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遇园11件匾联文物获保护性修复

2022年01月24日 16:44:07 来源: 新华网

  匾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于一体的文化产物。1月22日下午,南京遇园匾联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一期结项汇报会在南京溧水遇园召开,11件清代木质匾额获保护性修复。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原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赵启斌,南京市文联前副主席孙尔台,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袁裕陵、副主席曹福华,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江苏工作中心主任陈辉,大哉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正言、总经理方向阳等等到会,交流分享了匾联文化起源发展及历史文化意义,并对此次匾额的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认可与赞扬。

  据介绍,此次匾额的修复工作,运用了考古学、民俗学等理论及高端现代科技技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孔庆茂、江苏大学教师王宇博士和大哉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向阳等负责匾额文献考据工作,他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与考据,精准确定了此次修复匾额的年代、匾文内容及出处等情况,并撰写了匾文文学解析。

  其中匾文为《鳣堂昼永》的匾额,寓意教化育人。鳣堂,指的是讲学之所。《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总诗情》的匾联,出自宋代真山民的诗作《送云泉入山》,表达了题人喜爱自然山水、热爱诗意生活的美好情怀。

  匾额的修复采用了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光谱分析,显微镜及切片观察等科技手段,寻找发现匾额存在的残缺、裂隙、彩绘病害、字迹病害、微生物损害等,运用现代科技的成熟技术、保护材料进行修复,在保证木质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最小干预”“可辨识”“可再处理”“安全耐久”等多项原则,完成了匾联文物保护一期修复工作。

  据介绍,溧水遇园收藏了众多的历代匾额、楹联,以及大量的石雕、木雕、名家古宅等。此次修复不仅让古色古香的匾额重新焕发出生机,也使传统的匾联文化得以复兴和发扬,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杨 正言)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29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