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发布联合报告 聚焦双循环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21年11月21日 15:56:4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1月21日电(记者潘晔)19日,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叶明、副院长徐宁牵头,联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磊、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关蓉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双循环下的长三角》在“2021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上发布。报告力图展示长三角在双循环格局中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为未来长三角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图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叶明在“2021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上讲解研究报告。(图片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

  报告指出:长三角相比中国其他经济区域更适合被称为中国双循环的“枢纽”。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地区而言,GDP的供给和需求体量更大,GDP的区域配套能力更强,具备承担双循环“枢纽”位置的优势和能力。首先从GDP的循环体量来看,长三角地区在2012年和2017年均远远高于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其GDP供给和需求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和25%左右,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在内循环与外循环过程中的“枢纽”优势和地位。

  报告指出:长三角三省一市凭借自身产业优势在双循环中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稳步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与全国各省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动总量不断提高、经济联系更为活跃,逐步发展为以长三角为龙头、多区域中心共同发展的格局。长三角地区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优势明显,尤其是电子光学器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端及供给端国际贸易活跃度极高,带动广东、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多区域国内市场长足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质量制造业的合作互通。如今的长三角地区“外循环”中,上海市虽然总量优势有所弱化,但金融业等特色行业的优势不断增强、吸引外资优势地位依然保持;江苏省则在以电气机械和光学设备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进出口市场中具有优势地位,国际市场份额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安徽省虽然在“外循环”中表现并不出色,但在“内循环”中的崛起的潜力和势头却不可小觑,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浙江省则凭借其在农业及电气机械和光学设备业市场的消费及投资实力,以“需”促“产”,促进国内供给市场的良性循环。

  报告指出:在国内价值链中,长三角制造业具备很强的优势。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中,长三角制造业仍然处于中低端位置,产业升级任重道远。相较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川渝地区,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车辆制造和计算机及电子产业具有优势,创造的出口额排名靠前。进一步地对制造业贸易出口额进行分解,发现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制造业的国内增加值也相对靠前,获利程度更高。在国内,长三角三省一市国际分工的参与程度也相对较高,同时,相对其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也有着更高的地位,处于产业链更为上游的位置。但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比,长三角地区的出口额和出口结构仅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有一定的优势,而机械制造等产业则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同时,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也处于劣势,从分工地位来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最后,报告指出,长三角是最有可能、最有条件率先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而要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难点和根本在于治理机制。针对当前双循环发展新要求,长三角亟待加快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和新机制。未来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来长三角应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首先是在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都要发挥,且应当形成相互促进关系。其次是要把内生于发达市场的竞争政策作为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机制,重视培育市场机制并限制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的范围和力度。最后,未来长三角需要形成一系列具有差异化和协同错位发展功能的城市群网络来支撑一体化发展。

  第二,未来长三角应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长三角首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开放策略,应继续重视引进西方一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聚焦优势领域深化合作。其次是要全面强化东亚区域开放合作。要顺应价值链区域化趋势,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各地区在相关国家的投资贸易能级,构建东亚产业网络核心圈层。最后还要深入推进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等平台打造“一带一路”转口贸易枢纽,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口贸易服务功能。

  第三,未来长三角应加快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针对目前长三角各地产业规划通常“以我为主”的特点,报告建议对四地主导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推动跨省合作组建战略联盟,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实现技术共享共同发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两地共同发展等。目标是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构建基于产业链分工的产业网络,“抱团”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完)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08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