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15个“优秀案例”名单,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2个案例分别入选。此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征集评选了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专题介绍相关案例。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数智化专利导航赋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南京理工大学在知识产权数智化服务方面的系统探索,更体现出其在服务南京“2+6+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

  搭建专利导航“智慧中枢”

  南京市近年来聚力打造以软件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为精准支撑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南京理工大学依托其自研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智能TRIZ创新专家系统、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系统、大模型系统等工具,构建起一套覆盖技术预判、专利布局、成果评估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特别是在以鼓楼高新区为代表的未来产业集群中,南理工将全球科技前沿情报与本地创新数据有机融合,建设了覆盖量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基因技术等方向的专题数据库,发挥专利导航在洞察趋势、引导布局、评估价值等方面的作用,精准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决策。

  “151工程”服务逾百家企业

  南京理工大学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151工程”:为10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为50家企业提供定制化专利信息服务,为100家企业开展专题培训。服务过程中,该校通过“知识产权服务进企业”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利导航图谱、预警分析、测评报告等,帮助企业提高专利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在服务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苏博特新材料、中电环保等重点企业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天然气能量计量、通信设备、新材料等细分领域的专利分析,帮助其把握技术趋势、优化研发路径,部分成果已在项目立项、研发实施中发挥直接作用。

  专题数据库覆盖30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已建设30余个未来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覆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车联网、碳中和、高技术船舶等关键方向。在“碳中和技术”专题库中,系统集成了新能源利用、碳捕集、煤炭清洁利用等专利信息;在“智能网联汽车”专题库中,则涵盖了车辆关键技术、交互技术和支撑技术等模块。

  这些数据库支持快速检索、智能分析、趋势预警,并免费向企业和科研人员开放使用,真正实现“平台共享、价值共创”。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成新引擎

  南京理工大学还构建了全国首个专注知识产权服务的大模型系统IP-GPT,支持专利搜索、侵权分析、服务咨询等功能,为企业和研究者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智能问答服务。搭配上线的TRIZ专家系统、价值评估平台等数字工具,构建起一个具备创新设计、技术评估和管理咨询功能的“知识产权智能工作台”。

  据介绍,该校为数百家创新主体提供了基于AI分析和专家系统推理的技术方案建议,帮助解决发明难点、优化产品设计,极大提升了发明创造效率和专利含金量。

  提供智库支撑,服务政府科研决策

  在高端智力支持方面,南京理工大学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与创新研究融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并发布了《未来产业与创新型产业集群专利分析报告》系列成果,为地方政府实施“产业强市行动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还承担了多个地方委托课题,聚焦数字经济、创新治理、专利风险控制等领域,形成知识产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操路径。

  从高校实验室到企业一线,从数据库建设到大模型应用,南京理工大学的知识产权服务正在形成系统化、平台化、智能化的运行机制。其数智化专利导航服务不仅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创新成本,也为南京市未来产业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张本甫 朱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