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聚焦“人从哪来、要做什么、如何评价”三大问题,组织广大老同志下沉村(社区)开展“微助力”活动,推动老干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破解“人员题”
“之前我们开展志愿服务都是几个‘老面孔’,现在增添了很多‘生力军’,我们活动的力量更足啦。”宣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队长叶国平说道。
志愿服务人员的增加,得益于人员力量的扩充。该局树立“老干部+”理念,广泛吸纳退休(退职)人员、领取退休(退职)金的老党员等加入村(社区)“老干部+”临时党支部,同步组建志愿服务队,最大限度整合银发资源,凝聚一群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固定“留得住”“不散场”的本土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组建“老干部+”临时党支部294个,累计动员6000余名老同志加入“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人数扩大到老干部人数的5倍多。根思、济川等地力量整合后,在册志愿者人数均扩大到原有老干部人数的10多倍。
破解“干事题”
“这些青少年,有的因讲“江湖义气”、有的因不懂法律、有的因追求物质享受,跨越了法律红线,稀里糊涂犯了罪。我们老干部要发挥专业优势,当好他们人生路上的‘系扣人’。”在社区青少年矫正对象结对帮教现场,原司法局副局长、“银盾先锋”党建联盟成员李宁深情表态。
该局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基础信息库,对具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进行整合。先后组织引导政法、文化、关心下一代等条线的老同志组建“银盾先锋”“银杏树下”“银杏苑·公孙情”等不同类型的党建联盟。同时,鼓励老同志发挥“银格长”作用,担任“银发片长”等,形成基层治理“警格+网格+银格”工作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900多件。珊瑚镇7名退休老干部担任“银发河长”,对镇辖区内4条县级干河、17条镇级中沟进行水文调查,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助力了乡村水韵文化的传承。
破解“评价题”
“快看,咱们支部的杨德政上电视了,他这些年在关心下一代方面默默贡献,群众对他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很高,他还获得了老干部‘正能量之星’呢。”滨江镇离退休干部一支部书记韩宏灯在组织生活会上热情分享。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老同志作用发挥的成果给予准确评价与鼓励,是“银发”持续“生辉”的关键。该局推行“四单”模式,形成“群众点单、组织派单、老同志接单、村社评单”志愿服务闭环管理,把“老干部+”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引导老同志做群众身边的“12345”。强化结果运用,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老同志,推荐“最美”系列志愿者、评选“正能量之星”时予以优先考虑。同时,整合电视节目、报纸、橱窗、“泰兴老干部”微公号等媒体资源,构建宣传矩阵,全面提高助老志愿服务的社会知晓度、美誉度、参与度。近三年,评选“正能量之星”70名,在各级媒体发表宣传老同志的信息报道130余篇。(刘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