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聚力抢占新能源领域发展制高点,力争到2026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金鸡湖畔,又一“万亿级”冲锋号吹响
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一辆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充满电出发。在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最近刚刚投用的苏州首个“光储充检放换”综合能源示范站,让新能源车车主体验到“近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新能源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核心产业。苏州提出,将把新能源作为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之后重点打造的第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金鸡湖畔,又一个万亿级目标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锁定万亿新赛道
今年9月,苏州发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光伏、储能产业规划(2024—2030年),提出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
苏州将围绕产业细分领域招链引群,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到2026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加快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区。
“此次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也充分考虑到苏州当前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同时在编制上注重与‘双碳’目标的衔接,强化前瞻布局,聚焦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何宁说。
“万亿级目标的提出和‘6+1’体系的布局,符合当前也符合未来,苏州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说。近年来,伴随着一批新能源领域代表性企业、标志性项目先后落地,苏州走在能源转型变革的潮头浪尖,产业发展势头愈加迅猛。
截至2023年底,苏州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500亿元,在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位列全国第三。在前不久举办的苏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200多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800亿元。
加速落地新场景
常熟打造零碳智慧乡村,利用乡野间的微风发电;相城区设立虚拟电厂一体化管理平台,没有厂房也能智能“搬运”电力;姑苏区在公共停车场建设“智能有序”充电站,最多可同时给500辆车充电;吴江区在高架两侧设立光伏声屏障,就近为交通信号灯、照明等供电……在苏州,新能源产业具象为一个个身边场景,也频频成为业内热议的对象。
为什么苏州的探索格外受到关注?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说,这是因为苏州经济体量大、业态新,用电基数高。据统计,苏州全市工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在国内城市分别排第一、第二位。苏州能源电力转型的目标和节奏,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华东区域乃至全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格局。
今年7月,7座新型储能电站在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区、太仓市等多地集中投运。至此,苏州累计并网投运9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总规模达到54万千瓦/105万千瓦时。这一百万级城市储能群,助力苏州更加从容地应对供电挑战,也为苏州探索更多能源新场景提供了保证。
打造万亿产业,除了不断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推动能源变革技术落地,更要以应用场景为切入口,探索和创立商业模式。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苏州已认定协鑫、阿特斯、正力新能、苏州金龙等20家企业为新能源领军企业,鼓励其发挥产业链“链主”带动作用;此外还遴选51家新能源重点企业、36家新能源独角兽培育企业,努力为能源经济打造增长新引擎。
融合发展新生态
流线型机身、纵横交错的旋翼、科技感十足的驾驶舱……眼前这一架造型吸睛的飞行汽车,由位于吴江区的海鸥集团打造、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氢动力,也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一环。
“这是因为低空经济离不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电池。”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监李兆丰介绍,就以这一架飞行汽车为例,在同等载重情况下,使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续航能力比锂电系统高1.5倍。燃油发动机变为电力驱动,推动直升飞机向飞行汽车的跨越;锂电转为氢能,则让飞行汽车动力更足、性能更优。
除了低空经济,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也亟待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支持,从而推动或倒逼行业变革。在苏州,新能源产业与当地蓬勃发展的各类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
AI浪潮推动数智产业发展,也带来能源需求的激增,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成为“耗电大户”。业内普遍认为,电力和算力是紧密相联的“双子座”。借助“算力网”“电力网”双网协同,苏州推动算力入户、算力入企、算力入园、算力入校等新型业态,赋能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工业互联、零碳制造等千行百业。
今年5月,苏州还成立了由苏州大学等28家研发机构,以及协鑫集团、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等首批35家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的新能源产业科创联盟,旨在推动各类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生态体系。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斌认为,新能源产业生态呈现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资与民企协同发力、人才和资本活力充沛的良好局面,成为当前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名片。(孟旭 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