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在工作中,他是派出法庭的法官,立足基层,责任在肩,努力当好司法为民的“排头兵”;在生活中,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会因缺少时间陪伴家人而心存愧疚。生活总是会有遗憾,他也因此更加认真对待工作,做好勇毅前行的“攀登者”。他,就是融和法官袁立峰,在融和时光里,他展现出融和法官续亲情、寻真相的“接地气”的法官形象。
悉心调解暖人心,他是弥合亲情的“修补匠”
袁立峰法官办理过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原被告系一对父子,儿子常年出国务工,很少陪伴在家人身边,距离也让父子两人的亲情日渐冷淡,加之妻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往日的亲情貌似再难修复。而今,父亲年老多病且无经济能力,本应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为赡养问题而苦恼,遂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了法庭。
袁立峰接到案件后,经过多轮调解未果,仍未轻言放弃,“这起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的信念始终在他心里,为了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彻底消除原被告之间的芥蒂,袁立峰决定采取“村居+法庭”联动调解的方式,“融”多元力量,“续”和睦亲情。调解过程中,袁立峰晓之以理,向当事人释明法律,告知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从法律的层面来化解双方的矛盾,努力引导其端正自己的态度,增强子女的责任意识;村干部则动之以情,细数着一幕幕老人抚养孩子长大的艰辛,试图唤起往日亲情。经过长达几小时的调解,终于成功打开了被告的心结,多年陌路父子情终于重回正轨。被告心存愧疚,希望在父亲有生之年弥补亏欠,主动表示愿意承担父亲今后的赡养费、医疗费、保险费等费用,并为父亲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安度晚年。
现场走访寻真相,他是邻里释嫌的“解铃人”
在袁立峰法官的心中,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于所办案件的当事人,他总是真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百姓关于法律的困惑,他更是耐心解答。
林某从事木方销售,2023年上半年,邻居孙某向林某购买总价值为49000元的木方,装好货后,孙某仅支付部分货款,承诺第二天付清余款,但林某不同意,双方就此争执不下,经民警调解,孙某向林某出具了一份欠条。后经林某多次催要,孙某以木方尺寸存在偏差为由拒绝给付余款,林某愤而诉至法院。收到案件材料后,袁立峰见原被告本是近邻,案涉货款数额不大并有欠条佐证,遂联系双方到庭调解,因双方差距较大致调解未果。后在庭审中,双方各执己见,对抗情绪仍然激烈。庭后,袁立峰认为仅凭案卷材料、庭审所举证据难以查清事实,为了消除孙某的质疑和林某的怒火,让双方重归陌邻友好,遂前往现场找寻真相——杂乱而难行的现场里堆满各种尺寸的木方,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袁立峰随机抽检了十来捆木方,均不存在孙某在庭审中质疑的问题,孙某的精神防线终于出现松动。袁立峰见状趁机就地调解,孙某心服口服,当场履行完毕,双方握手言和。
以上两个案例只是袁立峰法官日常工作的缩影,2023年度,袁立峰结案715件,位列如皋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员额法官之首,被评为如皋法院先进个人、如皋市优秀公务员、南通法院调解能手。袁立峰表示,“荣誉只代表过去,使命更在前方。作为一名融和法官,我将继续立足基层,勇攀高峰,加大融和治理力度,汇集多元解纷力量,继续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展现出法庭的‘枫’硕成果,为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吴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