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孟河医派发源地,怎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和释放中医药活力与潜力?回看2023年,常州市中医药工作内外力迸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2023年,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常州市“龙城强医”中医药专(学)科建设及特色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正式出台,财政支持力度空前,市中管局与市医保局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疗效价值DRG付费试点改革,7家试点机构、16个中医优势病种,凸显中医特色优势。

  聚焦资源共享,2023年,在市、区两级政府主导下,市卫生健康委统筹规划,常州市中医医院、武进中医医院、金坛区中医医院、新北区孟河中医医院共同组建常州市中医医疗集团,搭建全市优质中医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优质中医师。武进中医医院跻身“三甲”。

  中西医互“融”协同发展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市一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联手打造中西医结合新模式,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加快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合力解决医学问题。市一院肿瘤科、市二院普外科等2个科室进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遴选,市三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接受国家及省厅现场验收并得到认可,中西医协同 “国”字号项目成为一大亮点。

  2023年,常州多维度、多层次开展人才培养。建设唐蜀华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谈勇岐黄学者工作室、邹燕勤国医大师基层工作站;开展第六批市名中医选拔,评选市名中医12名,基层名中医3名;首次承办江苏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80名优秀西医专家学习中医;实施市中青年中医药优才培养项目,遴选31人为国优、省优储备人才;遴选首批7个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新北区实施“经典优才”培养工程。遴选培养学员21人。

  为做实中医药赋能基层文章,武进区全面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全市新建第四批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17个;天宁红梅、钟楼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武进五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成功创成江苏省五级中医馆;横林医院创成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金坛金沙骨科医院创成二级中医骨科医院。常州经开区将“中医特色服务包”融入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共计签约“中医特色服务包”700个;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馆建设与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工作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免费开展《八段锦》等健身气功现场教学,从“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3年,孟河医派迎来全新时刻。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发起组建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赴法国、英国开展孟河医派海外推广行动,英国兰中医学院加入该联盟;法国巴黎欧洲医院、英国伦敦爱生德医院挂牌孟河医派海外传承基地,英国兰中医学院、多伦多孟河中医馆、澳科大中医学院成为孟河医派传承人培养基地;聘请加拿大多伦多常州联谊会会长祝小清为孟河医派驻北美联络处主任,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成立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举办孟河医派人用经验名方转化研究暨《孟河医派看家方精讲新用》编写启动会;积极开展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挖掘整理,出版专著3部,整理名家传记、文献、临床经验20部。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为孟河医派名方验方成果转化合作基地。

  2023年,常州创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开发孟河医派文创产品10种;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岐黄校园行”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打造“家长中医课堂”科普自有品牌,全年开展各类中医药科普讲座119场、义诊73场、中医药特色体验活动37场;市中医院、武进区、新北区等在11个中小学开展“岐黄校园行”活动30场次。金坛区、钟楼区开展中医养生节活动,市二院、市妇保院、儿童医院、七院开展中医义诊活动,中医药的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此外,还拍摄孟河医派中英文宣传片、赴马来西亚举办孟河医派文化展、《世界中医》栏目来常取景取材,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成功申报省第三批文化走出去项目。

  2024年,万亿之城再出发,常州将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常州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中医药各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动中医医疗集团做深、做实、做细,以强带弱,提升集团整体服务能力,加强名中医基层工作站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以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为载体,全面推动医派传承创新发展,在医派挖掘、传承、创新上出成果,在名方验方转化上出成果,在海外人才培养上出成果;落实龙城强医战略,在专科、学科建设上持续发力,在中医优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在引进优秀人才上持续发力;筹备在加拿大举办孟河医派国际合作大会并发行孟河医派外文杂志,做好省第三批文化走出去项目,继续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提升群众中医健康素养。(马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