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柏华走进学校,开展了秦淮灯彩“非遗进校园”迎中秋主题活动。

  “秦淮灯彩是我们句容的重要文化遗产,2008年,秦淮灯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多年来,秦淮灯彩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在江苏省句容市高级中学阶梯教室,陈柏华手拿花灯一边教同学们制作花灯,一边向同学们讲解秦淮灯彩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活动现场,陈柏华现场讲解示范荷花灯的制作方法,“我们先要在花瓣上涂上浆糊,再将花瓣和叶子一片片的粘上去,花灯一圈要粘贴十片花瓣……”

  学生们仔细聆听陈柏华的讲解,目不转睛地观看陈柏华的示范,在老师的帮助下,两人一组,一人刷浆糊,一人粘花灯,同心协力,纷纷用巧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非遗花灯作品,用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我们发现这个花灯制作很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才可以将这个花灯顺利地做出来。这场非遗体验课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秦淮灯彩文化,亲手体验灯彩的魅力。”同学们看着自己做出来的花灯,都喜笑颜开,大家亲身体验非遗花灯制作,参与感、成就感、满足感十足。

  陈柏华的女儿陈梦媛(秦淮灯彩镇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说,荷花灯是秦淮灯彩“八绝”之首,一盏纯手工的荷花灯,需要历经劈、扎、糊、裱、拓、书、剪、画、刻、染等多道工序,想要扎一盏“造型饱满、花瓣挺括、色彩鲜艳”的好灯,从选材到扎制都有讲究。今天的体验现场,已经提前为同学们准备好了花瓣、叶子和花灯结构等材料,方便同学们制作。

  据了解,这样精彩纷呈的秦淮灯彩花灯体验课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句容多所院校与陈柏华、陈梦媛合作,不仅将非遗文化搬进了大中小学的课堂,也带领学生们走进秦淮花灯基地的实境课堂,全身心的感受非遗文化的新生魅力。

  近年来,华阳街道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秦淮灯彩“非遗”文化为主线,整合升级花灯基地,让山芋地成为秦淮花灯的展示、体验、拓展基地,让非遗传承火热起来。(周茉 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