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坚持“四化”同步 奋力跨越赶超
原标题:以实干实绩为全省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宿迁:坚持“四化”同步 奋力跨越赶超
十年砥砺前行,奋力跨越赶超。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3719.01亿元,较2012年总量提高1.44倍;全国经济总量城市排名从2012年的“百位开外”跃居第75位,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设区市之一。
征程万里风正劲,责重千钧再出发。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表示,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决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全力落实“主动扛起责任”重大任务,扎实有效做好各方面工作,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干实绩致力为全省和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跨越赶超,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宿迁全市新签约项目190个,总投资2465.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5个,协议总投资2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4.4%,超50亿元项目18个、百亿级项目4个,掀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宿迁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发展动向,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增速与质量互促互进。
全市GDP年均增长9%,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042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1544美元;2021年城镇化率达63.24%,较2012年提高12.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宿迁列统的16项指标全部位居全省前六,8项增速居全省前三、4项增速居全省第一。
十年来,宿迁聚焦城乡融合、三产协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一幅协调发展的新图景。制造业质态显著提升,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中有11条产值超100亿元,其中4条产值超300亿元;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202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1%、10.3%,是全省唯一连续7年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设区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省级“电商县”两个全覆盖,数字经济赋能“电商名城”初具雏形。
总投资110亿元的南玻院(宿迁)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项目现场负责人管辖说,预计三季度完成项目一期厂房施工、设备进厂调试,四季度开始试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百亿级销售收入和5亿级税收贡献。
始终坚持“工业兴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宿迁强化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健全“168”招商工作体系,出台《宿迁市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宿迁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持续加大招大引强、培大育强力度,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1036.88亿元,同比增长16.7%,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销售超100亿元企业达到5户、超50亿元企业有7户、超10亿元企业有62户,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户。全市累计A股上市企业9户,在苏北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县区全覆盖,总市值为苏北第二、全省第七。
在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带动下,光伏新能源、高端纺织等产业逐步成长为宿迁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日益稳固,中国酒都、新兴纺都、光伏之都的未来格局逐渐显现。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忠伟表示,要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加速培育千亿产业,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改革创新是宿迁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也是宿迁发展行稳致远的最强动力。宿迁始终传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在一次次“破”与“立”的探索中茁壮成长。
在着眼现代化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20条含金量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特殊支持政策。
宿迁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把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总抓手,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全面掀起新一轮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热潮,探索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今年上半年,全市491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44项改革获得省级以上肯定或推广,新争取省级部门出台支持政策文件31份,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5项、省级试点37项,“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探索性、引领性不断增强。
王昊表示,要坚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目标取向,着力打造一批全省叫得响、全国有影响的首创性改革,切实以集成改革的持续突破向省委、省政府交上合格答卷。
日前,沭阳县金柏宸餐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小东,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一件事”窗口,全程仅花40分钟就一次性领取了营业执照、公章,并办理了银行预约开户和税务登记业务。坚持能减则减、能放就放,宿迁努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群众方便的“加法”。
以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城市为目标,宿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集成改革、“互联网+(政务)协同”、超级管理员制度等一批首创性改革。宿迁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钱向辉介绍,今年以来,全市“一件事”办件量达28.5万件,办理环节平均压缩54.9%,申报材料平均减少53.1%,办理时间平均缩减70%以上,减少跑动次数74.6%。
持续深化投资顺心、服务贴心、创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宿迁不断擦亮“宿迁速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2021年,宿迁营商环境建设评价得分位列全省第5位,“营商便利度”指标高质量考核位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列省监测的33项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标中,90%位居全省前列;商事制度改革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民生为本,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泗阳县卢集镇成子湖社区,阡陌纵横,桃果飘香。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泛溪问水”景区内,游人流连忘返。“十二五”时期,这里还处于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六大片区之一的成子湖片区核心区域,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9年,宿迁全市62.9万低收入人口和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达标,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宿迁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五大行动”,低收入人口、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巩固率均达100%,和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宿城区耿车镇曾因创造“耿车模式”响彻大江南北,一度陷入污染围城的困境,2012年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2015年,宿迁市下定决心“刮骨疗毒”,仅用66天就取缔关停近5000个加工点,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耿车绿色转型、探索电商经济,昔日“垃圾场”变身“绿富美”。
2017年以来,宿迁立足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深入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全市PM2.5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浓度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二,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0%。如今的宿迁,人们“家门口”就是公园,推窗蓝绿交融、出门鸟语花香,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大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提升。
宿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稳定在75%以上。多年来,宿迁持续编排实施100项民生实事项目,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22年,宿迁首次将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交由全体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更加体现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去年年初,宿城区黉学街还是道路破损、管线凌乱、业态杂乱等问题的“集中区”。如今,这条承载宿迁文化印记的老街巷焕发出无限活力,其华丽转变成为宿迁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2012年,宿迁成为全省最后一个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设区市。2014年,宿迁不仅高分通过省级文明城市测评验收,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7年,以总分第一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两连冠”;2021年,提出打造全国文明诚信高地……从“跟跑”到“领跑”、从“追兵”到“标兵”,宿迁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明城市建设之路。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好人之城”“志愿之城”“首善之城”呈现现实模样。
望远方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592万宿迁儿女奋发进取、勇毅前行,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精彩,致力为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多作贡献。(朱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