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月“十五圆”,最圆时刻是……
2022-09-09 14:1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9月9日电(庞雪汀 沙佳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中秋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团圆节当晚,只要天气晴好,大家便可以欣赏到一轮高悬夜空的“白玉盘”。为何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这背后蕴含着哪些天文学知识?听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的解读吧!

  从2021起,“十五的月亮”连续三年“十五圆”

  据张旸介绍,今年农历八月,月亮的最圆时刻定格在八月十五当天的17:59分,也就是说,今年中秋恰好“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为啥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而非“十六圆”呢?张旸表示,其实“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并非罕见现象,农历中每个月的月圆时刻,最常出现于十六,其次就是十五,这两者相加占到80%左右,此外,也可能出现于十七,甚至十四。

  “从去年起到2023年,连续三年中秋节期间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张旸说。

  “十五圆”还是“十六圆”?要看月亮怎么“转”

  为什么月圆日期常有变化?张旸介绍,这与“朔望月”,也就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有关。

  “朔”,指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的那一时刻,此时地球、月亮、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亮位于地日之间,朔所在的日期称为“朔日”;“望”指的是月圆时刻,此时地球、月亮、太阳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望所在的日期称为“望日”。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是中国农历中确定“月”的依据。我们所说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或“十六圆”,指的便是“望日”在农历十五日或者十六日。

  为什么这个日期是变动的呢?张旸解释,朔望月体现的是月相的变化,也就是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从新月小月牙,到上弦月,到满月,再到下弦月、残月小月牙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月相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月球绕着地球运转,而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运转,三者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所造成的。这三个天体的相对运动,一方面很有规律,故而带来显而易见的朔望变化周期;另一方面又非常复杂,导致朔的具体时刻在一天之中可早可晚,并且朔望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这样一来,望的具体日期可能在十四至十七之间漂移,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十六和十五。

  今年中秋“邂逅”教师节,是巧合吗?

  今年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同一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这是巧合吗?

  张旸介绍,教师节是阳历中的9月10日,中秋节是农历中的八月十五,中秋与教师节的“巧遇”,与中国农历历法设置有关。阳历一年通常为365天,而中国的农历中,年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12个月,354天;闰年多出一个闰月,全年13个月,384天。按照现行农历编排法则,大约每19年当中会出现7个闰年,俗称“十九年七闰”。由此可见,大体上来说(偶尔也有特例),农历的一年相比于阳历的一年,要么少11天,要么多19天。

  因此,中秋节作为一个农历的日期,它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是年年变化的,要么比上一年提前11天左右,要么比上一年推后19天左右。中秋节可能出现在每年公历9月7日至10月8日中的任何一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