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中秋夜,圆圆的月亮落到了我新家的窗台上!”

2022年09月12日 11:48:33 来源: 新华网

  9月11日,这天是农历八月十六。位于徐州市云龙区的安置小区“玉棠苑”小区,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尤为草青树翠。来自新生里城市更新项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大早便赶来这里看望慰问乔迁新居的业主。

  走进小区,林立的高楼下,鸟语花香。工人正在忙碌得修剪花木,休闲广场上的居民们尽兴对弈、健身唠嗑儿,一派新时代百姓幸福生活的图景。

  “叮铃!叮铃!”工作人员敲开了刚刚喜迁新居的居民王树家的门。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装修得漂漂亮亮,茶几上的花瓶里插着鲜艳的花束,一股浓郁的美家意境扑面而来。从宽敞的阳台向外眺望,满眼的郁郁葱葱。阳光透过玻璃,将新居照得亮亮堂堂。

  一阵寒暄,平日里寡言少语的王树破天荒地贫起了嘴:“今年的中秋节,对于我们一家祖孙三代来说,夜色特别的美,月亮格外的圆,月饼也越发的甜。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家老小从没有这么开心地过个节……”说出了心里话,一脸微笑的王树双眼噙着激动的泪花。

  “中秋节下午,我和儿子一起把我90多岁的老爸接了过来。听说老爷爷要来新房子与我们一起团圆,调皮的小孙女别提有多兴奋了!”说到一老一小头一回在这么大的新房子里过节,王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树说,自己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原来住在新生里棚户区一栋老旧楼房的二层,由于面积太小,加上房龄太老,家里一直没有装修。

   “以前住的那个旧房子,特别昏暗潮湿拥挤。”王树说,由于自己双腿不灵便,每每上下楼都要拄着拐杖,实在是太费劲了,90岁的老爸一年到头几乎都出不了几次门。不仅如此,棚户区的居住条件特别差,别说绿植和健身了,一到雨季经常被雨水淹没路面。更糟糕的是,老房子里没有卫生间和下水道,偌大的小区居民如厕还得赶到公共厕所,生活非常不方便。

  “现在搬到这个新小区来了,真是天壤之别!在分房时,政府考虑到我们一家的实际困难,特地照顾我们,分配在了一楼。现在我出门不要拄拐杖了,在家里坐上电动轮椅车,轻轻松松就出去了。我老爸再也不要为出门溜达而闹心了,随时能到小区广场晒晒太阳,跟邻居聊聊天。最开心的当数我老伴,她晚上可以常到小区隔壁的小公园跳跳广场舞健身。”王树说。

  新房子不仅宽敞明亮,一家老老小小都有各自的房间,特别是孙女再也不要和大人挤到小屋里了,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多亏了党和政府,让俺一家三代人圆了美美的新房梦!”王树连连称赞政府为他一家人办了一件大实事。

  同行来看望王树一家的新生里城市更新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刘保华,是原新生社区、莲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她介绍,新生里小区是近年来徐州主城区最大的棚户区,2408户居民大都住在又老又潮湿的平房里,有的一个院子里住着十几户。“长期处于狭隘拥挤的环境中,让每一户居民都有着尽快换新房住大房的强烈愿望。”刘保华说。

  正因为此,去年底新生里棚户区改造项目刚一启动,小区的居民拍手叫好、赞声一片。贴心的安置方案,更是得到小区居民的拥护和支持。“新生里小区,这个定格了徐州近年来最大棚户区的历史记忆,随着政府的城市更新工程向纵深推进,已经与曾在这里朝夕相处的居民朋友渐行渐远,寄望多年的安居梦正渐渐变为现实,一个矗立城市中央的新坐标正向人们走来。”作为昨天的“主人”,刘保华动情地说。

  刘保华说,她也是新生里棚户区的居民,一家三口在这个一室一厅的破旧小房子里一住就是34年。新生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后,她选择了货币安置,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自己在云龙区生活了几十年,亲眼目睹了城市更新给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觉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甜”。

  “城市更新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一点一滴体现着民生幸福指数。”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说,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近年来,云龙区区委、区政府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忧,圆满完成大郭庄、翠屏山等24个项目、600平方米的城市更新任务,惠及群众1.4万余户、5万余人。今年云龙区正推进年度20项、7000余户、170余平方米的城市更新任务,持续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城市更新释放的土地,也将为徐州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王树一家的乔迁之喜,只是云龙区委、区政府实施城市更新工程的一个缩影。“这几天搬到新房子,清晨打开窗户,看着窗外一片浓浓的绿意,听着清脆的鸟叫,感受着秋天阳光的温暖,一切仿佛都在梦里。”前来拜访的工作人员与王树辞行,他和他的家人仍满脸漾溢着幸福的表情。(邱麦 报道员:袁雪萍)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99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