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原标题: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集群聚链,我省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全省产业板块从“单体突进”迈向区域集群崛起,企业发展从“单兵作战”变成全链提升,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打造“产业航母”
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
2020年,我省持续深化出台《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2021年出台《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把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在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上。
几年来,通过聚焦产业集群,我省各地把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出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两个“国家队”成员,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90家,其中国家级129家,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2021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70%左右,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聚链:增强产业韧性
近年来,由于国际竞争加剧、技术“卡脖子”和疫情冲击等内外因素影响,我省工业经济承压明显。护航江苏经济“稳稳前行”,锻造产业“金链条”,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势在必行。
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介绍,常州围绕新型碳材料产业,已经摸排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长板短板32项,“常州针对石墨烯产业发展出台了专项文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东方碳谷’。”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齐进,成为区域经济整体提升的“尖刀”力量。“我们瞄准关键技术,加快向全球市场进军,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提档升级。”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何灵军表示,埃斯顿研发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前十。
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到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各条产业链上骨干企业正不断壮大。据初步统计,全省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大企业达17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38家、285家。截至4月底,我省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达到462家,占江苏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7%。通过龙头牵引、全链参与,我省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已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
跨越:迈向产业高端
放眼未来,“跨越”成为“江苏制造”的新关键词。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号’工程、龙头工程来全面部署推进,努力把产业航母建设得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
省“十四五”相关规划提出,全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6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等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批优势产业链正加速向卓越产业链跨越。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产业强链”更加精细、更加务实,形成了“集群和产业链+N”的工作格局,促进育群强链与科技创新、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等工作相结合,“我省将在若干设区市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围绕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协同创新、稳定配套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和迭代升级能力。”
省社科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说,从最初的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到构建链长制,再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链条,10年来,江苏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认识不断升级,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性、方向性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化解了外部市场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付奇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