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着力增强文化惠民 江苏提升农民和基层文化服务

2022年04月28日 07:50:12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我省13家单位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文化惠民,乐了农民强了基层

  近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346家基层文化单位“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江苏13家单位被表彰,数量居全国前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着力增强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人民群众文化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当前农民、基层对于文化服务有哪些新要求、新期待?我省又有哪些创新做法,更好地开展“双服务”?记者进行了采访。

  种下文化,打造“不走的文化队伍”

  此次受表彰的全省13家单位,涵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基层文艺院团、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基层电影服务集体、基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机构、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等,他们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我们就是江苏文艺界的一支‘乌兰牧骑’!”4月24日,刚刚结束紧张的排练,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史国生告诉记者,他们原名为金坛华罗庚艺术团,升格“省字头”剧团才两年,“我们的根永远在基层、在农村。”

  把最好的舞台剧目送给山乡农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省儿童艺术剧院常年以流动舞台为家。最拼的时候,一天移动巡回5个演出地点。赶路途中,他们常常就着矿泉水啃块面包,就投入下一场的装台演出。近3年来,剧团演遍省内各城市以及河北、吉林、湖北等地,演出精品儿童剧1000多场次。

  省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省市县各级文化文艺小分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送图书报刊、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两年来累计开展活动2.65万余场次,受惠群众近5000万人次。

  不仅“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近年来,我省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咚咚锵、咚咚锵!”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街上的锣鼓表演很常见。沙河镇文化站站长徐德亮告诉记者,文化站里建了大舞台,村村组建锣鼓队,以鼓会友,好不热闹。除了锣鼓,还有太极拳、八段锦、旗袍秀。全镇共有农村戏曲艺团、舞蹈队等50多支,“我们这里的文艺爱好者可多了!”徐德亮自豪地说。

  文化“娱人”,更能“育人”。沙河镇借助传统集市,组建“大集书场”文艺团队,汇集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宣讲本地的红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百姓听得津津有味。

  创新赋能,营造文化空间新想象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怀仁社区农家书屋,是一家“24小时书房”,位于镇上热闹的街道。现代化的审美设计,让人误以为这里是一家咖啡店,红色阅读专区、影视观看区、亲子阅览区、朗读亭等几大功能区井然有序。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空间有了新需求。”东港镇文教科科长杜飞义告诉记者,怀仁社区是个纯农民安置社区,这座农家书屋在选址时就充分考虑到便民——坐落于一个安置小区东北角,附近1.5万余名居民和4所学校,都在10分钟步行圈内。书屋由政府建设维护,部门把控监督,第三方运营管理,社区自组织补充,成了周边老百姓的新晋打卡地。

  共享共建,“客人”变成了“主人”。怀仁社区农家书屋负责人周品伶介绍,书屋还引入志愿服务力量,“三善”公益绘本妈妈社,引来附近热心妈妈30多人加入。“很多群众吃过晚饭,散步过来,习惯了看看书再回家。”

  让“书香江苏”蔚然成风,需要打通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盐城市大丰区图书馆馆长沙广萍说,馆里将“阵地”不断向基层延伸——1个中心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5个分馆、14个阅读新空间、22个便民服务设施、15个流通服务点、54个社区图书室、231个农家书屋……“一座”变成“一群”,书香弥漫到更广阔的空间里。

  据统计,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设施覆盖率超98%。

  用心用情,文化服务精准“投递”

  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江苏农民读书节暨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全民阅读春风行动、新时代电影“五进”工程、“百片千村万场”公益电影展映活动、“四史”教育电影课……近年来,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在全省遍地开花。

  江苏新希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立足为全省农民、基层群众开展电影服务。去年在庆祝建党百年·江苏省“百片千村万场”公益电影展映活动中,共放映6.2万多场,观影人数超600万人次。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放映员卢峻长说,自己干好工作的动力很简单:“观众喜欢,他们在等着呢!”

  文化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公益电影怎么更好地留住观众?新希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片、新片走进乡村。省里出台了《江苏省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标准》,推动标准化放映,对银幕大小、亮度等有了新规定,同时鼓励“室外转室内”,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观影条件更好了,群众再也不怕天寒风雨。

  精准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我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询”长效机制,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的“江苏省戏曲进乡村服务管理系统”,提供演出团队入驻、乡镇(村)在线点单、成果上报评价等服务,实现“群众点单、政府送戏”。

  一系列好政策,为传播文化好声音保驾护航。近年来,我省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江苏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制定《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推出《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等文件,切实加大公共文化建设组织推进和政策扶持力度。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我省基层文化单位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正积极投身基层、服务群众,让文化像阳光与雨露一样,播洒在江苏大地。(顾星欣)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6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