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通滨江,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热闹非凡。在这片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上,多名“苏超”球员加盟的南通秋季业余足球联赛激战正酣,看台上座无虚席,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一场场高水平的赛事。这座今年8月底刚刚启用的体育公园,坐落于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滨江生态花海之间,是万里长江沿线为数不多的“零距离”滨江体育公园,被称为“长江最美足球场”。
两院院士、规划泰斗吴良镛在《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专著中,特别提到南通在近代化建设中的成就,清末状元、南通先贤张謇提出的“一城三镇”花园式城市构想,东南西北中五公园和唐闸公园则是中国城市美化的先驱。
“十四五”期间,南通奋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魅力的花园城市赋予民众满满的获得感,美丽南通建设不断呈现崭新面貌。
空间重塑织就民生画卷
寺街与西南营,作为南通的“城市之源、文化之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走进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时光仿佛放缓了脚步。青砖黛瓦间,蜿蜒小巷里,一个个修缮好的院落中,历史无声流淌。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持街巷肌理的前提下,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织补式、微循环”的保护更新思路,逐步让古老街区重获生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南通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发实施。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地级市率先推出的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也是南通开展的第二轮城市更新行动。
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首轮城市更新中,南通投入近千亿元,实施8大工程、34项重点任务、100个项目,最终交出亮眼“成绩单”:主城区101个老旧小区焕新,南川园完整社区入选国家级建设试点;5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试点,3项创新做法入选国家、省级可复制经验清单。
体育公园的改造升级,是南通首轮城市更新成果的生动缩影。南通是著名的体育之乡,改造后的体育公园地上地下空间联动,保留了“冠军印迹”“冠军摇篮”等元素,空中栈道、绿地、地铁无缝衔接,串联起城市生活新场景。
新一轮《行动方案》围绕“城市结构再优化、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三大主攻方向,部署科学规划引领、安全韧性提升、片区整体焕新等9大行动、70个重点领域近千个项目,方案将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沿海特色风貌塑造、滨江品质提升等特色内容纳入更新范畴,对五山滨江、濠河、唐闸古镇等特色片区整体谋划,民生、生态、旅游、体育等多元素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了鲜活样板。
交通枢纽串联互联互通
目前,南通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地下及盖下地坪进入装修阶段,广场准备开始铺装。该工程整合高铁、地铁、汽车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打造“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届时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南通城市功能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南通城市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施工管理运营最复杂的基础设施工程。飞驰而来的地铁时代让南通更加“好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1、2号线共同构建起十字形骨干线路,城市公共交通大动脉迸发出更强动力,释放出更多地铁红利,为沿线商圈发展带来更多“人气、商气、财气”。
江海冲积平原有着独特的富水砂层地质,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就像在软豆腐里“打洞”,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南通建筑铁军与央企合力攻关,在全省首创了全断面富水砂层风险管控关键技术,从前期的地质勘察到施工期的风险防控、深基坑围护、高层建筑保护形成了成套规程,为后继相似工程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十四五”以来,我市城建工程紧扣“强基础、补短板、提品质”目标,围绕“两环七横七纵”,以联网、强片、塑点作为重点,全力推动城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努力,我市第一轮快速路网闭合环通、交通枢纽串联互通、骨干道路提质畅通,路网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完成“102030”交通畅通工程(10分钟上高架、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勤),在高德地图发布的全国主要50城“交通健康指数”中名列前茅。
五年来,我市完成江海大道东延、通皋大道(一期)等快速路工程,增强主城区对通州、如皋等周边组团的辐射带动作用。衔接交通枢纽,保障快速集疏运,完成西站大道一期、二期工程,构建主城区与南通西站区域快速通道。抢抓沪渝蓉高铁建设契机,加快推进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项目,加快释放北沿江交通红利。传承老城城市肌理,完成工农路、人民路、虹桥路、跃龙路、城山路、濠河周边道路等二十几条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完成滨江区域路网、世纪大道改造等道路建设,加快江城融合步伐,打造高品质“城市会客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几年,南通的天空越来越透亮,朋友圈晒蓝天都不用挑日子了。”在滨江采风的摄影爱好者们感慨道。这份“随手拍都是大片”的自信,源于一组亮眼数据:五年来,全市PM2.5浓度从2020年的34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连续三年保持全省最优;2024年优良天数比率达86.1%,位居全省第二。
水环境质量同样实现跨越式提升,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由2020年的80%提升至93.8%,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水生态评估达到“优秀”等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1.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
张謇曾言:“公园者,公共之园也。”城市公园的发展变迁都烙印着南通城市发展的脚步,延续着“让百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初心。从张謇时代到如今,南通对公共绿色空间和市民生活品质的追求一以贯之。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十四五”期间,我市实施了五龙汇公园、金乐竖河公园、謇公湖生态公园、府南绿廊、文峰公园(改造)、中公园(提升改造)、新桥公园、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绿茵足球区)等一批城市公园项目;新改建越江新村游园、文峰新村南侧游园、星润花园南侧游园、悦动公园等百余处“通小园”口袋公园项目,目前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75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在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南通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南通军山、启东长江口北支等获得省级生态岛补助资金4200万元。建成运行的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馆,布设了江豚水下声呐实时监测、鸟类AI智能监测等系统,全市物种数量从3508种增至3983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五年来,南通持续以工笔画细致描摹“青绿江山图”,五山地区成为“长江大保护样板区、生态旅游新地标、幸福生活示范地”。余晖洒在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百舸争流;远处的五山层峦叠翠,与江水相映成趣。微笑天使“江豚”频繁现身、繁衍生息,岸边市民们或悠闲散步,或静坐赏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徐徐展开。(蒋娇娇 彭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