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内,有两个不起眼的节日如期而至——10月26日的环卫工人节和11月19日的世界厕所日。与两个节日相呼应的是:无锡用爱心早餐工程、爱心驿站服务、健康关爱行动,为环卫工人提供全方位关怀;坚持不懈开展“厕所革命”,5年来新改建环卫公厕813座、农村公厕1201座,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如厕体验。
不只如此,整治背街小巷、打造活力街区、缓解停车难、焕新桥下空间、推进垃圾分类、支持特色市集和外摆……一桩桩群众身边事,连着“大民生”,成为直观反映城市文明的一扇窗户,考验着政府“以人为本”的深度。
这座城市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用细腻之心让人们愈加暖心。
【故事】 上周日上午,家住仙蠡墩小区的小俞出门慢跑,这是她每个周末的必修课。前年下半年,小区南侧与梁溪河北侧之间的小路被打造成一条景观步道,从大运河沿着梁溪河一直延伸到蠡湖,全长近6公里。梁溪河的南侧也有一条同样的景观步道,因此南北两侧统称为“梁溪河十里画廊”。眼下正是初冬时节,边慢跑边赏景实在惬意。
小区侧门与仙蠡墩公园之间的马路上,一辆厨余垃圾收集车正在装载小区居民和附近餐馆产生的厨余垃圾,而其他垃圾由另外一种垃圾车负责收集。
跑出1公里多,在蠡溪苑附近刚好有座公共厕所。这所新建的公共厕所不仅有空调和除臭装置,而且有专人负责保洁。去年下半年,公厕开始向如厕者免费提供厕纸,还有热水可以洗手。
蠡溪桥左右两侧的大树下,见缝插针安排了不少停车位,加上桥堍有一座双层停车楼,大大缓解了市民来梁溪河十里画廊休闲娱乐的停车难题。
扫地机器人洗扫后的步道一尘不染。小俞跑到景宜桥下时,发现早些年昏暗潮湿的桥洞如今被改造成色调明快的运动空间,周边居民在此跳广场舞、打乒乓球。梁溪河所有的桥洞按“一洞一景”,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桥下空间,休闲座椅和运动设施成为桥下空间的标配。
跑了将近5公里后,小俞来到蠡湖边,拐进渤公岛。路的两侧有好几个特色市集,满满的文艺气息。路边的直饮水站提醒她要进行补给了。让她惊讶的是,这里的直饮水是温热的,这对冬日里锻炼和出游的市民而言,太友好了。这样的直饮水站在梁溪河十里画廊同样随处可见。
喝完水,小俞折返,沿梁溪河南侧步道跑回家。近两个小时的慢跑让她感受到了一桩桩民生小事带来的温暖。
【解析】 从背街小巷、公共厕所、桥下空间,到垃圾分类、停车泊位、特色市集,无锡用“精微绣”的功夫绣出一幅幅净美、智慧、和谐的宜居图景。城市精细化管理处处透出民生这一最温暖的底色。
最温暖的底色,离不开硬件品质的提升。
5年来,无锡共完成了358条背街小巷品质提升、135座桥下空间利用提升,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空间休憩座椅1.1万余张;完成3059座公厕(社会公厕2570座、旅游公厕489座)便民提升改造,8674座公厕纳入智慧公厕平台;打造特色活力街巷10条、公共休憩空间25处、户外招牌特色街6条;支持服务57个综合体、商业街等市场主体设置外摆位,开展临时性特色集市43个,指导完成10处滨水空间外摆位设置。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使今年夏天全市联动“苏超”赛事时60余个“足球夜市”的推出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最温暖的底色,离不开对城市热点难点问题的攻坚克难。
5年前,人们还在纠结垃圾要不要分类;5年后,垃圾分类已成为居民的生活日常。如今,全市3324个小区建成投运分类投放房(含移动收集车)6800余个,实现全覆盖。全省首创将居民小区的分类投放设施全面移交物业管理,开展1000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在住建部通报的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无锡进入了全国大城市第一档次。各区开展的免费集中处置活动,让居民的大件垃圾不再“流浪”。今年8月开始试点推广的装修垃圾清运小程序,已为市民免费处置大件垃圾280车,约388吨。
最温暖的底色,离不开用智慧城管解决“成长的烦恼”。
公共停车泊位的增长远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难以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怎么办?“十四五”期间,我市推动出台了《无锡市机动车停车便民惠民十项措施》,攻坚中心城区和重点场所停车难题,新增停车泊位10.4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车位1.5万个,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居民小区25个,客货运大型车辆专用停车场4个,轨道交通P+R停车场5个;落实学校周边82处公共停车场放学期间免费停放1小时举措,开通校园定制公交线路133条,服务学校65所,累计服务学生148.9万人次。这些举措都离不开智慧停车平台的建设,全市11056个场库、280万个泊位的静态数据和2347个场库、75.6万个泊位的动态数据已统一接入平台,全市“一个停车场”雏形已现;全市1612个停车场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注册签约用户达117万人,大大提升了公共泊位的使用效率。无锡城管还启动了城市管理智能感知网络建设,优化“人工智能+城市管理”场景应用。
最温暖的底色,离不开城管人的自我革新。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无锡城管坚持“依靠、融入、服务、保障”社区的原则,2022年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2024年,这项工作又迭代升级,城管、公安、生态环境、住建、市场监管和消防救援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307名城管执法人员、1433名协管队员进驻761个社区,建成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339个,服务覆盖2982个小区。70%的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服务手段解决,20%通过管理手段解决,10%通过执法手段解决。在精细化管理中,城管人深入社区,用“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多措并举,营造包容审慎、有温度的执法服务环境,助力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十四五”期间,无锡城管的亮点频现,但城市精细化管理无止境。面向“十五五”,城市精细化管理将继续以“无锡精微绣”功夫,细密落好每一个针脚,用一场场具象化的实践,把“民生”二字绣进城市肌理。(卢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