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休日,惠山阳山河小流域和宜兴长岗涧小流域人潮涌动,新设的鸟巢咖啡屋、森林亲子乐园等让绿水青山更具活力。这是我市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率先推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后的新气象。当前这类项目已达6个,省内最多,每年转化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水土流失易导致河湖泥沙淤积,产生洪涝灾害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我市多年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包括护岸加固、育林挖沟等,但也面临治理面积大、财政资金投入多等问题。去年,宜兴率先在全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引入市场机制破局。

  按农林产品等物质供给,水源涵养等调节服务以及旅游康养等文化服务三块对水生态价值进行核算评估,长岗涧小流域生态产品每年旅游康养价值3000余万元。去年宜兴挺好玩旅游公司通过公开交易获得其5年开发经营权,茗岭村每年可获收益超600万元。“以前占用生态资源付多少费用没有定论,有了核算标准,村集体对资源账清清楚楚,增强了治水护水积极性。”村书记熊伟说。

  引入市场机制,小流域治理养护形成“开发—保护—反哺”良性循环。在阳山河小流域,原先的荒草杂树已被绿化景观取代,不利于蓄滞防洪的支流也已被拓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近期这里又引来惠山文商旅集团的“橄榄枝”:按核算评估10年内以每年41万元价格购买阳山河水上经营权,开展水上游项目。“有了这笔管护费,就能避免小流域管护端口多、单项配套不到位问题。”惠山水利局水建科科长刘占洲说。

  引入市场“这只手”,生态修复加快与产业激活、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宜兴双桥港湿地对污染严重的藻泥坑完成治理后,于5月通过水生态价值转化方式引来投资2000万元的休闲观光文旅综合项目。目前这里通过新建的水景观和无动力乐园成为了网红打卡地。长岗涧小流域的“岭下雨林”10月正式运营,河畔的“微缩雨林”景观、鸟巢咖啡等吸引大批粉丝,并带动周边民宿、露营等业态,预计项目运营成熟后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

  “好生态”释放“好收益”,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批量”推进。5月,宜兴入列全国首批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迅速开展7个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以往这类项目一年仅一两个,‘批量’推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保土、保水能力所需,也是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宜兴水利局副局长卢刚说。当前太平、善卷等小流域内,坡面、沟、河等整治已完成约30%,预计明年8月前完工。(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