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荡漾、绿树环绕,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整齐排列;太湖渎区独特的夜潮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种收景象……这是周铁镇洋溪村当下的美景,也是宜兴绿美村庄建设的亮点之一。自2023年起,我市全面实施绿美村庄“211提升工程”,三年累计建成21个省级绿美村庄,数量居无锡首位。一个个村庄实现了从“环境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蝶变,如同散落在山水间的璀璨明珠,成为宜兴绘就“富民优居图”的生动注脚。

  绿美村庄“211提升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根据相关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省计划每年新建绿美村庄200个左右、改造提升原绿美村庄100个左右。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以“稳总量、提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每年选取一批有较大绿化潜力的村庄(含涉农社区)作为建设点位,根据所在镇街的发展定位和地域文化,结合农房改善、特色田园乡村等项目建设绿美村庄,通过挖潜增绿、见缝插绿、植树补绿等方式,构建道路、公共绿地、宅前屋后、农田林网的立体式绿化布局,打造生态宜居、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在绿美村庄建设过程中,各地把村庄绿化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特色风貌塑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让村庄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西渚镇五圣村将荒滩改造成池塘,并在周边废弃土地铺设草坪和石板路、种植苗木和水生植物,让荒滩变身为村民满意的小公园。张渚镇芙蓉村以古树为核心打造绿美景观带,将古树群与溪流、竹海、茶园串联,建设步行栈道与休憩凉亭,既方便村民日常休闲,也吸引周边游客体验“古树寻幽”的生态之旅。丁蜀镇洛涧村依托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推动绿美村庄建设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以荷花塘为典型的湿地自然景观灵动鲜活,植物多样性尽显生机,成为市区居民周末逃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绿美新地标。杨巷镇金紫村则聚焦沿路、沿塘、公共绿地及宅前屋后等关键空间,搭配银杏、乌桕、金桂、鸡爪槭等多样苗木,构建景观廊道、水岸生态与共享花园,让绿色融入乡村肌理,着力打造平原圩区绿美村庄示范村。

  绿美村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凭借良好的区位和自然环境,建设一新的新街街道铜山村出现了乡村市集、溯溪露营、文化节庆等文旅业态萌芽,铜山茶田海洋也成为市民的周末打卡地。新庄街道茭渎村对闲置土地进行改造,建成20多个“共享菜园”和反映渎边农耕文化的田间景观小品,餐饮、文创商品店铺逐步涌现,部分村民变身“微景点”和商店的服务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张渚镇芙蓉村不仅民宿产业风生水起,15家农家乐和民宿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而且回乡发展的青年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的回流给小山村注入了新活力。目前,我市以美丽乡村为主导的休闲旅游农业年总收入超2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