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载着“巨无霸”的货船“塔林”轮从江阴联合物流码头启航,驶向美国佛罗里达州。此次运输的货物为超大低温液体储罐,单体尺寸长40.1米、宽5.9米。“每个储罐的重量达180吨,体积约1500立方米。”江阴联合物流码头生产部负责人陈耀栋告诉记者,这种百吨级的“巨无霸”是江阴港的优势出口货种之一。
大江潮涌,千帆竞发。作为联通内外贸的“黄金水道”,长江是地理坐标,更是经济动脉。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发展轴线上,江阴港作为重要枢纽港口之一,“大件出海”已成为常态化业务,赋能“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当天,长江引航中心江阴引航站三名引航员负责“塔林”轮的引航任务,他们结合长江航道的水文、气象条件,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围绕航行路线、航速控制等制定了详细周全的引航方案。一级引航员沈志辉介绍:“这艘船舶装的是特殊大件,重量大、体积大,导致航行瞭望视线受限,因此需要多手段、全方位、持续性瞭望,而且货物在甲板面以上,船舶重心高度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在一些弯曲、狭窄、有横风的航段,需要提前做好预案,避免大角度转向,保证航行安全。”
江苏江阴段位于长江下游,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钻石航区”。这里岸线长35公里,江面宽阔,航道顺直,水深条件优良,水域支持夜航,内外贸易活跃,船舶来往交织,时常能看到水上巨轮的身影。它们在引航员的引领下,于江面上精准腾挪,然后走向广阔的海洋。今年1—10月,长江引航中心江阴引航站共引领中外籍船舶9856艘次,引航里程共计154.8万公里,货运量773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5%、8.1%、8.35%。重装、钢材、机电设备等重型设备,成为江阴港的优势货种。沈志辉告诉记者,目前,江阴港的船舶吃水深度从12米提升至12.3米,这也意味着每条进港船舶可多带货3700吨,按照每吨可节约20元物流成本计算,今年预计可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物流费。
精准保障“大件出海”,今年以来,江阴海事局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推出《支持无锡(江阴)港打造长江流域最优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区若干措施》,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深水航道效能,积极推行“一单制”“一箱制”改革,全面提升通关效率、物流便利化水平和港口综合能级。为保障重型设备高效便捷出江,江阴海事局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靠前服务,协助码头制定重件货物吊装管理规定与安全装卸规程,指导企业高效完成车辆申报、港内作业备案等业务;强化安全监管,聚焦船舶系固绑扎、稳性计算、船员履职等关键环节,确保车辆积载规范、绑扎牢固,并安排海巡艇实施重点维护,全方位保障船舶进出港安全。此外,江阴海事局积极服务地方港口经济发展,为联合物流码头实行码头临时开放船舶“一船一议”会签机制,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口岸通关流程,显著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为“大件出海”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今年前10月,江阴港累计水运出口重型设备5.39亿元,远销沙特、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潘逸青 周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