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智联、无尽前沿”,这是近期在锡举行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亮出的主题,透露着一个鲜明的信号:物联网产业正从“物物相连”向“万物智联”迈进。智能变革浪潮下,无锡解锁“AI+”新姿势,提出“人工智能+物联网”融合发展(AIoT)思路。从无锡智立传感“AI六维力传感器”全球首发,到摩尔线程在锡落地新一代AI SoC芯片研发项目,无锡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各个领域集中发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无锡与人工智能的相拥,不仅仅是数不胜数的“AI+”场景案例,更是担纲城市经济“基本盘”的产业“主力军”与人工智能的全面深融。
“人工智能+物联网”是何解法?一个场景看“互连”向“智联”的跃迁:走进兴澄特钢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智能化生产的变革场景清晰可见,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0.1秒内即可精准识别钢材表面仅0.02毫米的细微裂纹,大幅提升缺陷检出率;炉温预测模型实现高炉内部“透明化”,为炉温调控提供精准依据。在这里,人工智能成了物联网的“智慧大脑”,而物联网则是人工智能落地的“感知躯体”。
作为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2024年规模突破5000亿元,产业规模占据全省“半壁江山”。依托物联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正与物联网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AIoT的融合魅力在锡绽放。今年9月,无锡智立传感“AI六维力传感器”全球首发,产品搭配AI端芯片,实现了数据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融合AI算法实现自我校准,适用于协作机器人的柔性操作、人形机器人的步态平衡控制等多个领域。
在2024年产值超2500亿元的无锡集成电路领域,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巨大机遇,无锡抛出解题思路——芯算联动。今年9月,2025集成电路(无锡)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会上,无锡向来自全国的与会嘉宾发出诚挚邀请:布局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锡产锡用”芯算联动项目,共建芯算联动应用场景,共享智能时代红利。无锡城市智算云中心节点也在会上发布,中心节点一期部署高性能智算卡超11000张,智算算力突破12000P,是全国八个智算云服务试点之一。作为“芯算联动”的物理底座,该中心节点围绕“锡产锡用”,为摩尔线程、申威、太初等智算芯片提供了坚实的验证环境。
“我们希望在无锡,与我们的产业界朋友一起,打造一个新的基地。”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投注”无锡,于今年年初将系统级产品研发总部落在惠山区,为我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再添砝码。近日,公司面向长三角的首个展厅——摩尔线程无锡未来中心建成投用,呈现以全功能GPU为核心的“云—边—端”全栈AI产品及解决方案,亮出全能GPU在创娱教育、智能智造、智慧医疗、智能驾驶、数字服务等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无锡朝着“人工智能+”敞开怀抱,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赋能。雄厚的工业根基,就是这座“AI新地标”城市的硬核底气:超8万家工业企业,其中8622家规上企业,覆盖机械、电子、汽车、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制造业对GDP贡献率超40%。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建成智算中心18个(含托管),总算力超12200P,算力规模全省第三。海量的“真实场景需求”与领先的“算力基建支撑”,共同构成城市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坚实底座。今年4月,无锡接连发布了《市政府关于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政策意见》等6个人工智能产业配套政策,擘画城市“AI+”现代化未来。
AI引领,未来已来。上月底,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瞄准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三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前沿赛道,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聚区。这座产业园不只是一个“办公地”,更是一个“AI赋能制造业的超级引擎”,企业能在这里像逛超市一样找到匹配的AI解决方案。同期,AI巨头科大讯飞在锡设立的多模态子公司及合资公司正式揭牌,科大讯飞无锡产业加速中心(魔方空间)在园区同步启用。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无锡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476亿元、核心企业107家,已形成涵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无锡将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将人工智能赋能范围从标杆企业扩展至全行业。”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三年行动”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发掘100个AI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案例,推广300个“AI+先进制造”典型应用场景,让“AI+”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渗透,以AI与产业的双向赋能不断壮大无锡产业“基本盘”,在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朱冬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