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阴段年进出船舶超过42万艘次,船载货运量近5亿吨,通航条件复杂,风险隐患点多面广。面对复杂的辖区环境与隐患排查的现实困难,今年以来,江阴海事局以创新机制破题,将“治未病”理念转化为推动港航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行动。

  江面巡查不仅有海巡艇穿梭,更有“千里眼”实时守望。记者昨天在江阴海事局指挥中心看到,执法人员正远程操控新夏港河口快反处置中心的巡逻无人机,直奔锚地核查现场情况。自今年年初启用以来,“海鹰”工作室综合运用无人机、CCTV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辖区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与此同时,依托“日点调”机制,“海鹰”工作室、职能部门与属地海事处实时反馈排查治理进展,通过三方信息交叉验证消除监管盲区,全面提升隐患治理效能。

  江阴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三级主办季冰介绍:“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集成了江阴海事所有水上感知手段,实现了对辖区锚地、桥区、港池等重点区域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长江江阴段水上船舶航行更安全、水上环境更清洁、安澜成色更足。”除了强化动态监管,江阴海事局还创新打造智能化锚泊系统,全力保障锚泊安全与效率。“我们实现了锚地申请、预约、审批的全流程管控,有效提升了锚地资源利用效率。”江阴海事局指挥中心(搜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郑哲峰表示,目前该系统已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使用。

  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列为水上交通安全治理“一号工程”,江阴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构建并落地“‘海鹰’工作室牵头查、业务部门条线查、海事处属地查”的三级同查机制。依托每日点调会,该局实现隐患“即时通报、动态跟踪、闭环销号”。今年前三季度,江阴海事局共排查风险隐患1350个,引导企业自查870个,闭环处置率达98%,实现重点隐患动态清零。此外,江阴海事局还在苏龙热电烟囱部署长河段全景监控系统,实现江阴段锚地、主要通江河口、主要港区“一屏全揽”,有效提高了对大型船舶进出锚地、靠泊码头的安全保障能力。下阶段,江阴海事局将双向发力,既用足“铁脚板”深入一线排查,又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监管全域覆盖、精准发力,持续为长江江阴段的千帆百舸装上坚实可靠的“安全阀”。(刘葭湄 黄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