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学习推广行政执法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发布了全省住建系统行政执法第一批8个典型经验做法。市城市管理局“‘数据挖掘’精准打击跨区域建筑垃圾乱倾倒行为”执法模式成功入选。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将打击跨区域建筑垃圾乱倾倒行为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自去年起,该局积极探索构建“源头预警—快速查处”信息化联动执法机制,依托信息化监管平台,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构建违法行为模型,实现对建筑垃圾违法处置行为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查处,为跨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通过信息化平台,我们可以利用视频、数据等数字要素进行分析,尽早发现可疑线索。”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在系统梳理近年来跨区域建筑垃圾乱倾倒案件规律的基础上,聚焦涉案车辆以重型半挂牵引车为主的特点,精准锁定其“快进快出、早进早出”的典型违法行为。此类车辆普遍凌晨进入市域,目的地多为偏远乡镇、废弃厂房等非工业集中区域。为有效破解此类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发现难的困境,市城市管理局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车辆行为特征的智能筛查体系,精准锁定可疑目标,强化重点区域时空预警,推动执法模式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型升级,构建了高效精准的线索识别与预警机制。
与此同时,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多部门联动实现案件快处置。该局依托与市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的“一案双移三查”快速响应执法机制,在接到系统预警后,执法人员同步出动、协同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在今年发生的一起凌晨偷倒建筑垃圾案件处置中,三部门联合对涉事车辆展开“零时差”追击,通过精准布控,最终在宜兴境内迅速拦截,依法予以查处,实现了对违法行为的快速、精准打击。
通过“数据挖掘”精准打击的机制,我市处置建筑垃圾违法倾倒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案件总量大幅下降,平均案件发现时间由原先的30天缩短至24小时内。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执法新模式,有效推动执法重心从“事后清理”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转变,执法效能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