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中国药科大学不断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优化引智平台,加强科研合作,走好中国药大特色的教育对外开放之路,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药大国际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对外开放格局不断优化 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

  教育决定未来。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以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教育政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与联系,促进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确保教育对外开放取得实效。

  “希望让更多非洲患者看到中医针灸的优势”,塔婷达(Tatenda Chimbunde)是津巴布韦的一名药师兼中医针灸师,她表示,在中国药大留学的时光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通过学习新语言,接触不同的文化,她开始以新的视角看世界。“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再来中国进修,更好地在非洲推广针灸。”

  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与香港大学等一批港澳台地区高水平院校保持紧密合作。

2024年度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交流部门工作会议

  2021年,中国药科大学加入由苏港澳三地政府牵头成立的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随后联合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6所大学筹备成立苏港澳高校生物医药专业联盟。联盟的成立,不仅为成员搭建了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开放合作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了苏港澳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各方优势,更好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和权表示,“临床药学是连接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希望能汇聚苏港澳三地高校、医院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2024年,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工作会议召开,苏港澳三地的37所高校代表参会,推动三地产学研用合作。2024年11月,苏港澳临床药学学术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苏港澳三地的兄弟院校、医院等25家单位从事临床药学教育、科研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是港澳与内地在临床药学领域深入合作交流的重要体现。期待未来能在临床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朱依谆说。

  中国药科大学还积极与区域高等院校加强联络,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等一系列学术组织,推动全球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

  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举办第二届全球药学院校发展论坛,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的41所世界高水平药学院校的校长、院长以及代表齐聚南京,为全球药学教育与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建言献策。会上,中国药大发起并成立全球药学发展联盟,这是国内首个由高校发起的国际性药学专业联盟,首批联盟成员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全球36所高校。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药学院校‘单打独斗’必然无法引领时代变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充分运用全球范围内生物制药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药学人才。希望全球药学院校以开放心态互相学习,以严谨态度深入研讨,以前瞻眼光共同探索药学事业新前沿。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药学教育与科研的双向发展,为增进全球公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全球药学发展联盟成立

2024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国际学术专场活动

  全球视野不断拓宽 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更强了

  “中国药科大学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中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人文关怀,我们下课会一起讨论物理化学等知识”,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昌塞瑞来自柬埔寨,目前在中国药科大学社会与管理药学专业学习。他表示,刚来药大时,因为语言不通,在课堂上听不懂,甚至急哭了。而8年的学习生涯后,昌塞瑞俨然已是个“中国通”。如今,他更乐于成为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行走中国、感知中国的过程中,加深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与热爱。

  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持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完善招生录取机制。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来华留学教育展和招生宣讲会,创新使用微信视频号、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宣讲,开展“云游药学博物馆”等宣传推介活动。稳步推进“海外招生联络处”的建设,目前已在蒙古国、越南等主要生源国建立10处“海外招生联络处”,吸引海外优质生源。留学生规模稳定增长,生源结构与层次不断优化。研究生占比从“十三五”末的17%提升至34.3%。此外,学校还不断完善趋同化管理工作体系,出台《中国药科大学招收与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通过引培结合等方式,中国药科大学积极开展外国文教专家工作,持续做好现有4个“111”引智基地的运行管理工作,2024年度新成功申请第5个老年药学学科“111”创新引智基地,旨在引进、汇聚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申报外国文教专家项目,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力量,获得经费资助超1300万元。积极发展服务管理专业外教,成功全职引进多位全职教授、外籍博士后、语言外教等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申报建设2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个工作室建设期满考评“优秀”。实施“联盟合作伙伴计划”,通过立项资助的方式激励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国际合作。

  “希望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学术合作交流,输送更多有志于从事药学研究的学生和年轻教师来华深造”,雷格米教授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优秀校友,现任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尼中社会关系学院院长。学成回国后,他一直在不断推广药学中文培训,推进国家之间的药学交流。“1987年,我从尼泊尔来到中国药科大学读书,那是我最年轻、最活泼、最有憧憬的年纪,我在这里学习、成长、生活。”说起药大的时光,雷格米教授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聘请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萨尔大学弗兰克·基尔霍夫教授为荣誉教授并共建全球生物和医学性别研究药学中心

  2019年,中国药科大学获批4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中美医药尖端人才培养项目、中法纳米医药双博士学位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美联合高级药物研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和生物统计与生物医药大数据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项目)。1名学生成功获得CSC资助,赴世界卫生组织实习,实现学校国际组织实习项目零的突破。2020年,学校获准成为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高校。2024年,学校推荐申报的坦桑尼亚籍校友Benson Peter Mugaka研究员成功入选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际杰青计划(Talented Young Scientist Program),这是学校首次获批该项目。此外,学校还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留学基金委药学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中心,依托国外院校或机构开展人才合作培养等工作。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David Da Yong Chen教授来中国药科大学讲授分析化学国际课

  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 国际课程质量更高了

  “在这里上学,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先进的实验室和完善的设备,这里的学习资源是我接触过的最优秀的。”塔哈来自苏丹,她和中国药科大学的结缘来自一次偶然的网络搜索,当她发现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理学实力非常强时,便决定在高中毕业后来中国念书。

  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持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发力度,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申报的临床药学专业中外合作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开展本科双学位学生培养项目,与美国天普大学等开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等2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访学或本科毕业实习项目,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近30所高校开展短期课程项目。大力推进国际化药学专业建设,目前已开设30个全英文授课专业,8门课程入选江苏省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国际超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前沿学科学术讲座,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计划”项目;引入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引进“自然大师课堂”等线上培训项目。持续发挥中国药科大学“探索世界计划”奖学金效益,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感谢中国药科大学和扬子江药业集团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药企实习实训、感知中国医药企业蓬勃发展的平台。”谈及学习生活的时候,塔哈非常兴奋,尽管还未毕业,她已经在憧憬未来。

  中国药大积极构建留学生教育政产学研协同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资源优势,以及中医药“走出去”、知名药企“走出去”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学生实训实习、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有机结合,为校企科研合作、融合发展搭建桥梁。学校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药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留学生产教融合教育中心”。目前已有多名留学生入职扬子江药业集团、石药集团等。

  塔哈表示:“我将珍惜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发挥好链接中外文化、科学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参观扬子江药业集团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传播范围更广了

  选穴、刺入、捻转、拔针……一根根银针尽显妙手仁心。来自美国的学生斯威克赞叹:“一根针就能治疗疾病,这是在美国无法想象的奇迹!”埃及同学阿拉则惊讶地表示:“中医仅凭几指之触,就能洞察疾病本质,开出药方,太神奇了!”

  2024年7月,以“中华文化名千古,神农本草传天下”为主题的“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在中国药科大学圆满落幕。这场文化与学术盛宴吸引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近百名青年才俊,共同探索了中医药的奥秘,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4“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

  中国药科大学以创建国际化校园为目标,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打造“留学药大”教育品牌。学校邀请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22名美籍学生来校交流学习。积极响应教育部“万人计划”号召,邀请港澳高校师生来校参加药学教育交流周活动,促进港澳师生对内地药学发展的了解,深化港澳师生对内地文化的历史认同感。2024年,成功实施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邀请台湾教授来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探求对台交流合作新路径。

  中国药科大学持续打造特色校园活动品牌,连续举办7届海外合作院校教育展及“国际文化周”,每年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参加。举办诺奖进校园活动,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为全校师生作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第六届国际文化周

“与世界零距离”中国药科大学海外合作院校教育展

  学校还积极组建留学生传统体育表演团队等,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打造“汉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优质留学生品牌文体活动,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

  据了解,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持续开展各类药学特色短期交流项目和培训项目,吸引来自荷兰、印度尼西亚、蒙古国、越南、莫桑比克等国合作院校师生500余人次来校体验交流、实习实训。为留学生搭建了解中医药文化和中国医药企业的沟通平台,组织“感知中国,寻药之旅”“探医药国际化,赏丝绸芳华”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传播药学文化,讲好国际交流故事。

  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中国药科大学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扩大的姿态,不断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回应新时代命题。未来十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十年,中国药科大学将以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契机,以面向未来的责任与担当,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以国际化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球生物药创新的新高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中国药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