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无言,自有灵性;文化无声,润心成魂,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制药”工程正以匠心独运的方式展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中国药科大学以“精业济群”为君,以“兴药为民”为臣,佐以四季风物、金石铭刻、五音律动与运动康健,精心配伍一剂独特的“文化方剂”。这剂“文化药”,不治风寒暑湿,而医浮躁功利;不疗肌骨疼痛,而育精神品格。从药用植物园的春樱秋桂,到镜湖畔的黑天鹅低语;从文化景墙上的药学誓言,到赛场上的汗水与呐喊;从舞台上师生的同台亮相到社会中的“中国药大”身影——每一味“药材”,都在时光的煎煮中释放出育人的力量。
草木含章 劳育化人 让校园文化扎根心田

校园美景如诗如画
有科学研究证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能够激活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闲庭信步、静坐观察,甚至短暂驻足,哪怕只有20分钟都可以迅速降低皮质醇水平,并促进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分泌。而中国药科大学的校园“20分钟效应”总是充满着治愈力:春日在药用植物园寻芳,油菜花海与垂丝海棠相映成趣;夏季静坐镜湖畔,看碧波莲叶与黑天鹅悠然共舞;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拾起一枚便是天然的药用植物标本;冬雪降临,纯净的白覆盖校园,让人在静谧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校园文化景墙上的中国药科大学校歌
除了自然景色,人文新景观也成了同学们热衷与学校“同框”的新晋选择。2023年4月,在兴药楼广场前,一个文化新地标——校园文化景墙映入眼帘:这是一面以浮雕形式呈现的“药学史诗墙”,不仅铭刻了中国药科大学校歌与药学生誓词,中国药科大学首任校长孟目的先生、徐国钧院士、彭司勋院士等11位著名药学教育家和科学家的照片也清晰可见。与此同时,文化景墙上还展现了保障人类健康的12个里程碑药物,雕刻了影响深远的12本中医药经典著作,集中彰显了建校以来一代代中国药大人精业济群、存心以仁、任事以诚的人文精神和药学专攻、古剂改良、新药求精的科学精神。
近年来,学校扎实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学术和教育资源等鲜明优势,推进人文生态繁荣,在校内外打造了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药学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兴药楼周边绿化,设立“云南樱花园”、巴山药乡映山红园、孔雀园等校园新景观,“口袋花园”、“月季园”、食堂草坪前CPU苯环花坛、学生组团“匠心药苑”等校园精致景观小品扮靓了校园文化空间,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里,教育的边界已不限于教室,学校精心打造“药-园-景”融合的校园特色景观,其中,樱花大道作为最具人气的文化符号,每年春季都会迎来别样的绽放。

郝海平校长在2024年樱花节开幕式上致辞
“一年一度的樱花节蕴含着中国药大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该项活动已成为展示中国药科大学人文风貌、深厚底蕴的特色窗口。樱花节不仅是校友们回归母校、追忆往昔的节日,更是校友们重整行装、再赴新程的起点。”2024年3月,伴着绵绵春雨,校长郝海平由衷感慨。自2019年举办首届活动以来,樱花节已成为融自然科普、劳动教育、文艺表演、美食品鉴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中国药科大学雁翎志愿服务队护樱小队
然而,比樱花更动人的是树下来回穿梭的他们——学生志愿者在樱花大道上昼夜奔忙,护樱小队精心培育每一株花树。彩绘画笔与园艺剪刀的交响里,“美”与“劳”完成着双向滋养:志愿者创造美的同时,劳动精神悄然内化于心;师生欣赏樱花之美的片刻,亦是对劳动价值的礼赞。
“大一时就跟随药学院学生会参与承办了樱花节活动,被樱花苑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大二听说了有护樱小队这样的组织,能呵护樱花树更好地成长,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药科大学雁翎志愿服务队护樱小队队员耿浩宸说,“看着我们养护的樱花,吸引着广大师生、校友和不少市民前来打卡参观,这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不断提高劳动教育实践效果,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科跨界 文化浸润 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元
草木无言自成韵,育人无声化乾坤。春赏樱花秋摘果,夏练五禽冬舞龙。在中国药科大学这片“文化制药”的实验场中,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君药”配方。

戴建君书记出席运动会开幕式
五年多来,学校以传统体育为体,现代体育为用,精心炮制出一剂融合竞技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育人良方。在田径场,太极方阵在晨光中舒展,舞龙队在庆典上腾跃,啦啦操队员在赛场边舞动青春……太极、石锁操、舞龙、民族健身操等项目还多次作为学校重磅节目亮相大型活动的开幕式表演。

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25年5月24日,中国药科大学第四届体育文化节暨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江宁校区拉开帷幕。800余名学子在投壶、捶丸、毽球等传统项目中同场竞技。这些看似轻松的游戏,实则是修身养性的文化实践:投壶时的专注凝神,捶丸时的力道掌控,毽球时的默契配合,无一不在培养着当代大学生从容自信的气质品格。
“未来,我校将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中医药文化的同源性、共通性和互补性,探索、创新和推广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利用好留学生课堂和留学生暑期夏令营项目,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输出,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主任刘苏表示。
体育场上,矫健身姿诠释中华传统体育的精髓,药用植物园中,别具匠心的美育实践正悄然开展。
春夏之交,药用植物园的温室里上演了一场以自然为舞台、以歌声为媒介的沉浸式美育实践。该讲座突破传统课堂边界,通过《快乐歌》《兰花草》等经典曲目的互动演绎,让师生在草木清香与旋律流淌间,探寻艺术与生命共生的深层密码。
活动现场,师生们独具匠心,从“藥”与“樂”的同源字形切入,将音乐艺术与医药文化有机结合,将“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中医五行理论相对应,共赴音乐“治愈”身心健康的奇妙之旅。
药学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在这里完成了交叉融合,焕发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不同年龄、专业的参与者在葱郁草木间引吭高歌,寻回“本能歌唱”的原始快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拓展了传统美育课堂的空间,以灵动的形式引导师生感悟“万物有灵”的生命哲学,引导师生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找到身心平衡的支点,彰显了美育教育对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

Generator演出现场
2025年3月,在全国生化教学技巧与实践案例分享会暨第八届“金斯瑞杯”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上,由学生改编的歌曲Generator一举斩获了全国特等奖、最佳人气奖、最佳英文单曲奖等多个奖项,取得了中国药科大学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歌曲深入剖析了生物体内的两大核心代谢过程——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并将美声、饶舌、Bbox和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完美融合,旨在以音乐的形式,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化繁为简,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懂、便于记忆。
“这首作品的灵感其实就藏在日常学习和团队碰撞里!作为凌霄合唱团的成员,在毕业前总想留下点特别的作品。生物化学是我大学四年钻研的重点学科,那些代谢过程看似复杂,但当老师用‘细胞工厂’‘能量货币’这类生动比喻讲解时,我突然发现,这些知识像极了一部精密运转的生命史诗——糖酵解是故事的开篇,三羧酸循环是高潮,呼吸链传递则是激动人心的结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石越洋告诉记者,“对我来说,这首歌不仅是生化知识与音乐的融合,更是凌霄合唱团‘用声音传递热爱’理念的完美实践,也是我送给大学时光最特别的毕业礼物。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更多可能,让知识与艺术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五年多来,学校探索美育实践教育新路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以“藥樂融通、藥藝互通、藥劇贯通”为特色,以传承“精业济群”校训精神为价值追求,通过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实践,精心打造教学汇报专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新年音乐会、“墨香药苑”人文系列讲座、大学生艺术团系列展演等艺术教育品牌,充分发挥美育在塑造大学精神、营造育人氛围、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药科大学有5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人类非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书法篆刻、绘画等学生实践工作坊和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等项目在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中获得荣誉30余项。
师生拓圈 美育共振 让校园文化“活力出圈”
2021年6月,由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工会、教师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大合唱比赛,以音乐为桥梁,以美育提振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艺术、融进心里。该活动不仅通过艺术形式再现红色基因,更为师生构建了共同的文化记忆场域……

教职工青枫舞蹈队亮相“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晚会
三尺讲台展学术风采,方寸舞台现艺术才华。五年多来,中国药科大学校园里涌现出了教职工歌舞协会、先锋合唱团、教职工青枫舞蹈队等教职工文艺团体,让很多扎根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有了亮相舞台的机会。
“在教职工歌舞协会的活动中,我们很多从来没跳过舞的老教授,通过反复认真地练习,也实现了自我突破,站在学校的舞台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药大人不服输不放弃、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宝贵的财富,也对学生起到了模范作用。因此,每个岗位的教职工都应当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理学院化学实验中心实验师、校教职工舞蹈协会副会长李明皓坦言,“以往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近几年,除了在学生中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外,教职工也广泛参与其中。专业课教师纷纷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美育劳育’课堂,让同学们可以看到我们既能兼顾好工作,又积极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
当专业教师们将个人艺术修养转化为育人资源的同时,学校也在系统性地构建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示范路径,更推动着校园文化向社会场域的创造性转化。从校园讲台到城市舞台,从个体才艺展示到系统性文化传承,越来越多的中国药大师生也加入了“文化传播者”的行列。

中国药科大学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亮相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青春集市
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该基地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深度参与南京市“爱心筑梦•青益南京”公益活动、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青春集市、“宁young青春”大学生音乐荟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活动现场,传统技艺与青春活力交相辉映,从亲子家庭到青年学子,市民们纷纷体验古法印刷的匠心神韵,在油墨清香中感受非遗魅力,雕版艺术由此成为连接高校与城市的文化纽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活力。中国药科大学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涵盖了传统非遗项目的传承创新,更延伸至现代艺术教育成果的展示交流。

520文化客厅·公益音乐会——“春华秋实”民族音乐会
2024年11月16日晚,在中国药科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京市文化馆和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520文化客厅·公益音乐会——“春华秋实”民族音乐会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为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是中国药科大学大学生民族乐团首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公众呈现的音乐盛宴,不仅彰显了中国药科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力,更是中国药科大学美育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
“文化艺术在我看来本是一件难以触及的事情,却未曾想原来‘藥’和‘樂’有如此缘分。能够在这次暑期实践中走近艺术,探寻文化、学习文化、传播文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明白,我可以追寻文化艺术,也可以是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为‘赓续’这‘薪火’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2022年的暑假,艺术团成员敬祎玫在参加完“藥樂融通,薪火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深有感触。活动期间,她和艺术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参观访问了南京保利大剧院、云锦博物馆,并开展相关文化志愿服务。

江苏高校首场联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现场
2025年5月18日,在江苏高校首场联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现场,由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四所高校大学生组成的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器乐联盟交响乐团,现场演绎《红旗颂》《黄河大合唱》《黄河钢琴协奏曲》等多首反映抗战精神的经典爱国主义曲目。交响乐团以音乐为纽带,既为在场师生、文艺界人士及社会各界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更用琴弦与音符架起了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五年多来,学校与省内外高水平艺术表演院团、艺术类相关社会组织、艺术类高校加强联系与合作,积极拓展校外美育实践基地规模,充分利用江苏省各类文艺演出场馆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等实践活动。学校不仅在校内打造美育公开课品牌,更将艺术教育的辐射范围扩展至周边中小学和社区。
校团委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教授严岩表示,“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充分发挥交响乐、合唱、民乐、舞蹈、话剧等5个江苏省级高水平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每年有计划开设多场校园美育公开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药科大学持续开展学生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积极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将美育延伸校外,把校园美育艺术作品送往中小学、基层单位、街道社区,并依托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先后走进多所高中,助推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中国药科大学还发挥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器乐联盟主席单位示范作用,与南京一中、秦淮科技高中、力学小学、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等6所中小学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共建基地”,联手探索美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开展多场大中小学美育实践联动展演活动,努力引领校内外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风尚和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为地方社会发展、区域美育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望这五年多来的时光
我校精心配伍的“文化方剂”
已然沉淀为独特的育人力量
从“环境浸润”到“劳动淬炼”
从“以体修身”到“以美育人”
每一种“文化药材”
都在育人肌理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学校将以更深厚的文化
滋养涵育新时代药学人才的精神品格
让“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
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