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阴法院受理金融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占比居于首位且逐年递增。聚焦金融借款纠纷化解要调判结合,江阴法院徐霞客法庭推行“三力”工作法,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多元调解,柔性化解纠纷。针对线上小额信用贷款的案件,立案前由常驻调解员通过预留电话联系沟通调解事宜。对于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则由法院向调解组织发出委托调解函,将案件起诉书、相关证据等材料同步移送,利用调解组织的专业性、灵活性优势,促使案件顺利调解,使得调解结果兼顾人情和法理。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及时对调解协议作出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实现“案结事了”。

  繁简分流,快速化解纠纷。对于明确约定了送达地址、当事人人口信息齐全、贷款催收规范等案件事实清晰、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简易程序立案,严格控制时间节点确定开庭;而对于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事实存在争议的案件,则由繁案团队先组织证据交换,明确争议焦点后精细化审理,最大限度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提高金融案件审判质效。

  判后答疑,“一次性”化解纠纷。“为什么要承担复利”、“罚息能不能减免”、“借款利率为什么那么高”……,对于当事人提出对其承担责任的形式或内容有异议的,在写好一份判决书的同时,也做好判后答疑工作。一方面,判决后主动联系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传达判决思路,另一方面,耐心细致解决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将法理说“俗”说“透”,化解心结,推动司法公开透明与矛盾实质性化解,实现“案结事了”。(朱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