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道路两侧层林尽染,错落有致的村居与田间成熟的稻谷,勾勒出一幅秋日盛景图。“每天饭后在村里闲逛,环境优美,道路宽敞,路灯明亮,可不比城里差!”村民的话,道出了村庄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感。

  脚下的休闲步道直通家门口,夜晚的太阳能路灯把村道照得如同白昼——这是钱仓村以“党建链”串起“生态链”“产业链”,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全村33个村民小组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并被确定为雄州街道生态宜居和美家园示范村。

  呵护美丽家园

  钱仓村地处雄州街道东北部,面积14.06平方公里。如何让这片土地焕发新颜?钱仓村党委给出了答案: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画卷上精雕细琢。

  开展村域规划编制,实施环境专项整治、推动危旧房改造……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钱仓村村组道路干净整洁、村民门前院内蔬菜长势喜人、村庄四周绿树浓荫,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民房前屋后乱扔的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不仅村容村貌整洁,休闲步道、健身器材也都有,别提多舒适了!”家住祝夏组的村民们说道,“过去天一黑就不愿意出门,现在晚饭后跳广场舞的、散步的能到9点多,生活热闹呢!”

  在生态宜居和美家园建设的推动下,钱仓村33个自然组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农村危旧房改造全覆盖,村组硬质化道路全面完成、路灯建设全覆盖……走进钱仓,一幅生态美、乡风淳、产业兴的画卷便扑面而来。

  共建美好家园

  “村庄是大家的家,光靠村干部干不行。”这是钱仓村村“两委”班子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如何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钱仓村从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村规民约制定等方面入手,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立足网格化管理,钱仓村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制,结合网格铁脚板+网格微信群的“线上线下”平台,对村民反映的环境诉求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全程进行跟踪,形成治理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深化美丽家园建设,钱仓村大力推动村规民约的制定,陈云组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村组。在陈云组环境整治中,村民自发制定《村规民约》,相互之间约定“门前三包、杂物归位”,共建美好家园。“我们是村庄环境整治的受益者,怎么能不爱护自己的家园呢?”陈云组村民说道。

  此外,钱仓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宣传村庄环境美化相关内容,并定期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垃圾分类积分评比等,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让村庄环境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共推产业发展

  村庄环境美了,乡村振兴就有了“底气”。今年国庆期间,钱仓村祝夏组百亩葵园再次盛开,累计吸引游客超30万人。从2014年至今,钱仓葵园已经建成11年,每一次盛开都带来热闹与生机。

  提升村庄整体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打通村庄与园区之间的连接,钱仓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自产自销和蔬菜瓜果采摘为一体的田园风光带。2024年度,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就业500人次。

  以“葵”明志,以“花”会友,借助钱仓葵园品牌影响力,钱仓村把区域优势化为发展态势,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钱仓,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雅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钱仓村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以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钱仓村正以葵园为特色亮点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带动村民创业及周边群众就近工作,并完善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多点开花”,富民强村“提速”。

  建设生态宜居和美家园,既是生态友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又是改善民生、实现宜居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下一步,钱仓村将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深化长效管理机制,让“强富美高”新雄州的蓝图在村民“家门口”落地见效。(朱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