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博物馆和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达成深度合作,开启文物修复平台共建项目,将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统筹馆内文博资源,打造集人才培养、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创新阵地。

  市博物馆拥有不少紫砂类文物馆藏,但长期以来,该领域修复缺乏统一行业规范,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博物馆主动对接高校资源,于今年5月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该校学子提供沉浸式实训场景,同时借助高校学术优势攻克文物保护实际难题。

  根据此次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校馆将拟筹建文物修复联合实验室,探索开展紫砂类文物修复技术标准化研究。通过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行业专家经验,在修复材料选配、技术流程规范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攻关,确保修复过程对文物零伤害,让“沉睡”在库房里的破损藏品转化为可研究、可展出的鲜活文化资源。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主任周庆表示,学校方面将全力提供学术支撑,与市博物馆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在材料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严格把关,“这对规范行业标准、培育专业人才都极具意义,我们非常愿意深度参与其中”。

  此外,双方还将围绕学术共研、文化IP打造等多个维度开展合作。这意味着,从深度挖掘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到共同开发富有创意的文化衍生品,双方将构建一个覆盖文物研究、保护、活化与传播全链条的创新平台。未来,更多的合作成果将通过专题展览、文化产品等形式面向公众,让学术研究更好地惠及市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