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法院召开全省法院新闻舆论工作会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崇川法院综合办公室被评为全省法院新闻舆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会上,崇川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达军进行了经验交流。
近年来,崇川法院持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以“小切口”讲述法治故事,以“接地气”增强传播效果,致力于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传得开”。
深挖“案矿”找共鸣,让法治故事“有筋骨”
连续三年开展“以案弘道”优秀案例评选,从审判实践中精选贴近民生的“标杆小案”,如宠物纠纷、醉驾、平台责任等,将典型案例转化为普法“活教材”。在“醉酒乘客被弃溺亡案”中,提炼承运人救助义务,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平台规则优化,相关案例被省高院《第十五法庭》改编为微短剧,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三年来,57条“以案弘道”案例短视频被最高人民法院、央视新闻等省级以上平台采用,1条入选全省优秀新媒体作品。
创新“式样”引共鸣,让法治传播“有生气”
主动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组建短视频创作小组,推出《令人心动的“offer”》《醉驾本可能不被起诉》等作品,以真实案例回应社会热点。创新运用漫画、SVG互动问答等形式,推出《欢迎来到未成年人保护“局”!》等互动内容,让普法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1篇作品入选全国百优,35条推文被省高院重点推介。
全员“撸袖”强共鸣,让法治能量“有活力”
积极培育法院内部宣传力量,举办“崇法光影”短视频大赛,鼓励法官、书记员等用镜头记录办案日常,推出家事法官解读《消失的她》、刑事法官讲解反诈、速裁法官展示“丝滑”网上开庭等作品,形成“人人参与、主动普法”的生动局面,推动普法宣传从“任务分工”走向“情感认同”,持续为法治信仰“添柴加火”。
崇川法院将持续做实“共鸣式”普法,让司法案例成为法治公开课,以更鲜活的形式、更广泛地参与,让公平正义真正深入人心。(花袭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