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2025年全国高校招培就工作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以“数智赋能招培就 共绘强国新篇章”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800余所高校的招生、就业、教务工作负责人和教育界专家学者共计1500余人参会。
本次大会设置了多个板块,包括本科高校分会场、高职(专科)院校分会场、书记校长分会场,以及民办高校招培就联动研讨会、招培就数据联动分析研讨会、数智赋能招培就科技展等,旨在共同探讨数智化如何助力高校人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在6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新疆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李川江以《区域人才的“战略储备”:新格局下招生考试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题,分析了招生考试对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作《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高校战略规划》报告,系统阐释了高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与实施路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则以《教育强国建设与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为题,聚焦学科专业调整与质量提升面临的挑战。

(大会现场)
为精准对接不同类型高校的需求,6日下午同步举办了本科高校、高职(专科)院校、书记校长三场分会。
在本科分会场,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掌上高考总编辑杨鹏贤以《从2025年高考数据看招录趋势与应对之策》为题,基于最新高考数据分析指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需提前布局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动态响应机制。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就业桥总编辑马杰在《以一站式人工智能全域赋能高校就业工作》报告中,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就业信息匹配、职业能力评估等场景的应用实践。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陈琳分享了该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双高贯通”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举措。教育部学生司就业政策专家组专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刘铸在报告中表示,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工程。
在高职(专科)分会场,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平峰以《深耕“招培就”一体化,培育西部“红色黔匠”》为题,分享了西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招生办王琦玮分析了上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困境与应对举措。
在书记校长分会场,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招办主任张涌介绍了学校通过“通专融合、交叉融通、科教融汇、本研融贯”等工程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实践。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宣岩松、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国峰、珠海科技学院副校长黄学寿分别就“招培就”一体联动的实践路径、政策逻辑与闭环构建作了经验分享。
各分会场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招培就联动机制”“高质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需结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同期举办的“数智赋能招培就科技展”也成为大会亮点之一。智慧招录、智慧培养、智慧就业、智慧宣发、智慧数据、科技互动体验、智趣工坊七大展区,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招生宣传、生源分析、专业优化、就业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为高校提供了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11月5日,“民办高校招培就联动研讨会”先行召开,聚焦民办高校在招生、培养与就业环节的有机衔接。7日举行的“招培就数据联动分析研讨会”则聚焦于招生、培养与就业数据的深度联动,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本次大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技术展示的多维互动,构建了全国高校招培就工作的交流合作平台。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全流程的数字化协同,将有效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王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