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到搭建顶尖培训平台,从创新跨企协作竞赛到构建长效人才机制,近日,随着颁奖典礼上获奖小组的掌声响起,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经’工巧匠铸‘溧’辉煌”公共关系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这场由开发区总工会牵头打造的“培训+竞赛”一体化盛会,不仅让50余名企业骨干完成了公共关系技能的“集中充电”,更以工会服务的创新性与实效性,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需求导向”是此次活动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开发区总工会服务企业的核心逻辑。赛前调研中,工会敏锐捕捉到辖区企业在品牌管理、舆情应对中的共性痛点——“请专家难、培训成本高、应急能力弱”。
为此,工会主动打破资源壁垒,联合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组建“顶级智囊团”,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原副会长/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黄世平、国内著名品牌和危机管理专家郭明全、国内资深公关礼仪专家史秦、省委党校应急管理专家谢孝龙等直接请到企业职工“家门口”,构建起“理论精讲+案例实操+情景模拟”的立体课程体系,精准解决企业“培训资源获取难”的现实困境。
“以往花几万元都请不来的专家,这次工会全给我们配齐了,光笔记就记了满满两本。”来自某智能制造企业的参赛选手王经理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
在活动设计上,开发区总工会以“全链条创新”打破传统竞赛的局限,让“以赛促学、以赛促融”落到实处。针对企业职工“工学矛盾”,将培训与竞赛浓缩于11月7日至8日的紧凑日程中,既保证学习效果又降低参与成本;在报名规则上,实行“3人基础名额+5人大型企业放宽”政策,既保障中小企业参与权益,又满足龙头企业人才培育需求,最终吸引23家企业的50余名骨干参赛,覆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主导产业。最具创新价值的是口试环节的“跨企组队”模式——2至3家企业随机组成协作小组,围绕“产品质量舆情应对”“品牌危机处置”、企业公关礼仪和全员公关等真实场景展开比拼,在思维碰撞中打破企业间的经验壁垒,为构建公关服务“溧水生态圈”埋下伏笔。
“技能提升只是起点,长效赋能才是目标”,开发区总工会用一套“组合拳”让竞赛价值持续延伸。竞赛现场,选手们在30分钟的在线笔试中精准作答公关理论题,在情景模拟中沉着应对媒体追问,展现出扎实的技能功底;赛场之外,工会早已规划好后续服务:整理黄世平《公共关系基础知识》、郭明全《品牌公关策略》等专家授课精华,编制成《企业公关技能实操手册》免费发放给参与企业;同步建立“优秀选手人才库”,将此次竞赛中脱颖而出的15名骨干纳入储备名单,为企业间人才交流、应急事件协同处置提供支撑。
“我们不仅要赛出成绩,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开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深层价值,更体现在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精准赋能上。当前溧水开发区正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期,企业在品牌出海、市场拓展中面临的公关挑战日益复杂。而竞赛聚焦的形象管理、舆情处置、危机应对等核心技能,恰好切中企业发展的“刚需”。据测算,通过“骨干参训—全员辐射”的模式,此次活动将间接带动超千名企业员工提升公关认知,帮助企业降低外部沟通成本、规避品牌风险。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黄世平评价说:“开发区工会将技能培育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把服务做到了企业心坎里,为全省工会服务产业工人提供了可复制的‘溧水经验’。”
从10月20日启动报名到11月8日圆满落幕,这场历时19天的技能盛会,不仅是一次公关知识的集中传播,更是开发区总工会“服务企业、赋能发展”初心的生动实践。
活动中,工会既当“资源整合者”,链接起专家、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又做“创新设计者”,以跨企协作、长效服务打破传统竞赛的边界;更成“人才培育者”,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专业力量。随着获奖选手带着技能与经验回归岗位,这场竞赛播下的“人才种子”,必将在溧水开发区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为“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公关领域的传承发展,写下更加鲜活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