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当下能有如此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休息室已是难能可贵,虽小有瑕疵,然而瑕不掩瑜,坚持做一股清流。为你们点赞!”在江苏省连云港徐圩新区“圩新之家”司机驿站的留言簿上,这段没有署名的文字,笔触朴实却力透纸背。它来自一位奔波在路上的货车司机,也道出了“圩新之家”司机驿站与毗邻的危化品停车场共同守护的初心:让安全成为底线,让温暖成为常态,让园区成为货车司机群体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

  今年以来,徐圩新区聚焦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停车安全、途中休息、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依托“圩新之家”司机驿站及配套危化品停车场,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建立“诉求直通”机制,用心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心安”港湾,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提质升级。“清流”“难能可贵”“瑕不掩瑜”——这些留言簿上的心声印记,已然成为衡量徐圩新区服务新兴领域群体工作价值的标尺。

  “推门能歇脚”:24小时不打烊的“心安”港湾

  “以前找个地方停车、休息、吃饭,心里总不踏实,担心车、担心货,也担心自己。”危化品车司机王师傅道出了同行们的普遍焦虑。而如今,徐圩新区公共危化品停车场以其分类分区精准管理、全覆盖的智能监控和全天候安全值守,彻底解决了货车司机们的“心头大患”。车辆安全了,司机才能真的“心安”。停车场旁,便是司机们交口称赞的“圩新之家”。这里实行24小时开放,全天候、不间断地守候,洗漱、淋浴、洗衣、餐饮、休息、学习功能一应俱全。一楼餐饮窗口的“暖心套餐”,24小时的热水淋浴间,配备的休息椅,以及随时可以取阅书籍的“红色充电站”……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汇聚成家的温度。正如留言所说,或许偶有“小瑕疵”,但徐圩新区洋井实业针对货车司机群体建立的30分钟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正致力于让“瑜”更亮,让“瑕”更快消失。

  “诉求直通”:一条有求必应的“幸福快车道”

  “清流”不仅在于硬件的贴心,更在于服务的走心与机制的创新。徐圩新区创新建立了“司机—党员司机—党组织—机关”四级诉求直通机制。驿站里的“心声社区”留言簿、线上的反馈通道,确保了司机的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被回应,目前已精准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件。从法律咨询到健康义诊,从技能培训到矛盾调解,服务从驿站延伸至整个园区,形成了“需求精准画像—资源智能匹配—服务高效送达”的完整闭环。这种“闭环”并非简单的流程终点,而是服务持续优化的起点。针对货车司机提出的晨间餐饮选择较少、驿站内无吸烟区等问题,新区迅速联动餐饮区商户拓展早餐品类,打造专属吸烟区,每一次诉求的解决,都成为服务升级的契机,让“清流”在机制的保障下持续涌动。

  “安全有保障”:停车场内的“硬核”守护

  司机们的“心安”,离不开240亩危化品停车场提供的“硬核”安全保障。作为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配套,这里根据火灾危险性严格划分停放区,准入117种危化品,实现分类分区精准管理。智能化监控系统、防静电装置、消防设备设施及应急物资储备库,构建起覆盖车辆入场、停放、离场全流程的安全防线。“危运e路通党员专班”简化入场流程,“党员24小时危化安全岗”确保服务不间断,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车辆预约、自动导引,大幅提升周转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司机在感受到温暖后,主动化身“移动网格员”,通过“隐患即拍即报”,参与到园区的安全治理中,实现了从“服务受益者”向“治理参与者”的华丽转身。这股由服务引发的共建共治共享“清流”,正悄然优化着园区的基层治理生态。

  一条留言,是最高褒奖,更是深切期许。徐圩新区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初心,将危化品停车场打造成“安全港”,把“圩新之家”升华为“暖心家”,共同助力着每一位新兴领域奋斗者安稳前行,一起守护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行稳致远。(张玲玲 李俊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