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提振消费走在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作为经济大省、消费大省,消费一直是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日,一块由“大运金”挑起提振消费“大梁”的金融创新实践,正在成为金融助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赋能“苏”新消费的生动样本。

  累计热销超6亿的重量级贵金属IP

  “大运长鸿、锦鲤化龙,中行大运金做的真的非常精美,真的太值了!”“最近刚入手的大运金,是今年的收官之作,确实很惊艳!”……

  近日,在多家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款名为“大运金”系列文化贵金属藏品突然火爆刷屏。

  今年以来,尽管黄金热度居高不下,但由于长期以来设计同质化、缺乏创新元素、收藏者审美疲劳等原因,传统的银行贵金属市场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与金价的上涨幅度还有较大差距。

  而这款由中国银行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以弘扬大运河文化、传承大运河财富为宗旨的“大运金”系列文化贵金属藏品,自9月推出仅两个月以来,销售额已达4亿,三年累计销售额更是突破6亿,得到了众多贵金属爱好者的喜爱。

  “我们发现大运金的客户需求非常多元化,涵盖家族传承、财富保值增值、朋友商务馈赠、纪念运河之旅等众多需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购买的客户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我们的存量客户,但均被大运金所吸引,主动成为了我们的新客户,不少客户是自己在手机银行上下单购买的,这充分说明了大运金的稀缺性和独有性。” 江苏中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望未来,“大运金”销售或将延续强势态势,世界黄金协会最新研究分析也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显示黄金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配置黄金的战略价值依然稳固。

  可共鸣、可保值、可传承的“文化资产”

  作为消费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文化消费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整体表现。

  在艺术设计上,“大运金”系列文化贵金属藏品设计均出自工艺美术大师罗永辉,在设计工艺上,“大运金”不仅采取了与铸就圆明园马首铜像、曾侯乙青铜尊盘等同款的失蜡古法工艺,还完成了精湛的6D专利空中立体雕刻。在文化传承上,“大运金”以三年为期,一年一作,持续诠释大运河文化,从2023年“富贵有余”首发,以锦鲤跃波的纹样表达百姓对“物阜民丰”的向往,到2024年“福泽万代”续作,以扬帆远航的商船造型契合“传承幸福”的消费需求,再到今年收官之作“大运长鸿”,以锦鲤化龙的设计寓意奋力突破、蜕变新生的进取精神和传统智慧。当工艺、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大运金”已不再只是一块黄金,而是成为了可共鸣、可保值、可传承的“文化资产”。

  “我们对客户画像做了梳理,近半数的客户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大运金’背后叠加的精美工艺和深厚文化,最为打动客户。”江苏中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江苏中行看来,“大运金”热销现象的出现,其实是文化消费升级与博物馆文创创新共振,是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与财富保值双重追求的结果,也与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与情感归属、在社交媒体时代展示个性品位的社交需求、对产品情绪价值的追求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深度融入千年运河的金融活水

  作为江苏的文化之河、致富之河、幸福之河,从运河岸边到古城深处,从非遗工坊到文化街区,大运河文脉流经之处,也都是江苏中行金融活水的润泽之处。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在助力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上,江苏中行早已深度融入其中。

  在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市,江苏中行深度参与该市运河大剧院建设、邵伯古镇改造、高邮东湖景区生态提升、仁丰里、南河下历史文化片区更新等重点项目,量身定制金融方案,累计投放信贷支持超数十亿元,为大运河文化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作为大运河绿色发展的守护者,江苏中行积极支持“扬州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淮河入江口)生态环境提升与健康医疗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昔日黄金水道,如今绿意奔腾。

  与此同时,江苏中行还积极参与“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作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会员中唯一的银行机构,江苏中行已连续五年参与其中,从项目融资到跨境服务,在国际舞台上讲述着运河与金融的故事,以金融力量搭建扬州大运河文化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悠悠运河,汩汩流淌,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未来,江苏中行将以金融活水深度融入大运河沿线文化城市建设,探索更多“金融+文化”的创新融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持续书写金融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陈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