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中,步态识别作为独具优势的生物识别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的核心舞台。近日,步态识别领域权威专家、银河水滴创始人兼CEO黄永祯博士在安博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深度解读银河水滴步态识别产品的技术优势,并重磅发布步态识别技术发展的四大趋势,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高科技企业,银河水滴技术团队继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四代博士二十年研究成果,不仅牵头制定首个步态识别国家标准,更凭借技术硬实力打破行业壁垒——在普通2K摄像机下,可实现最远50米远距离、跨视角识别,无惧蒙面、伪装、光线暗等复杂场景,且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这一特性让其在智能安防、公共安全等场景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

  演讲中,黄永祯博士重点剖析了步态识别的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功能集成化,让数据“活”起来

  银河水滴创造性解决步态建库难题,实现“步态+人脸”双模态联动——抓拍到人脸即可快速关联步态身份,反之激活任一步态序列中的人脸信息,就能追溯所有关联步态数据,彻底摆脱传统建库的繁琐流程。同时,技术可自动将海量视频转化为高价值轨迹档案,系统通过自我优化持续提升识别精度;更凭借与国产芯片的深度绑定及算法迭代,实现1000倍速的历史视频检索,1小时视频不到4秒内即可完成分析,让海量数据不再“沉睡”。

  趋势二:性能极限突破,刷新行业新高度

  当前银河水滴步态识别技术的产业级指标已超越学术界水平:单卡可处理250路视频流,单机支持1000+路并发、100万+步态库存储及1亿次步态比对,效率实现量级提升。在检索精度上,100万人规模检索中TOP1准确率达96%,50%场景下更是实现100%精准识别,为超大规模场景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趋势三:级联范围广覆盖,打通数据“孤岛”

  针对传统分区安防存在的侦查漏洞,银河水滴将海量视频压缩为不到1K的特征级步态序列,凭借极小的存储成本实现“一键全省检索”。

  趋势四:硬件适配多元化,拓展应用边界

  如今与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硬件厂家完成适配,银河水滴步态识别技术实现了“轻量化”突破——既可植入智能相机实现前端感知,也能集成成芯片模组嵌入各类终端,覆盖从公共安全到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多场景,让步态识别技术真正“落地生根”。

  全场景覆盖数据,构建世界模型终极训练场

  演讲结尾,黄博士指出步态识别是AI应用的重要机遇。银河水滴结合20多年感知推理模型的技术沉淀,将连接5亿G端摄像机、10亿B端摄像机、5亿C端摄像机构建的庞大视觉网络,以海量真实视频为基础搭建世界模型,将合成数据应用到具身智能领域,最终推动感知与推理模型性能迭代升级。(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