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仪式,两名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专利与转化单位签订技术许可合同。
本次签约专利分别由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和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员工发明。不同于以往,这两项专利的专利权由职工与公司共享,双方作为成果共同权利人将直接获得专利运营收益,技术许可合同签订后,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共享专利将直接获益1万元以及后续5%的产品销售额,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共享专利将一次性获益5万元,职工与公司按照权属合同约定比例分成。
此次共享专利签约是央国企职工创新收益新模式的探索成果。为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国网江苏电力于2024年10月出台《职工发明创造与公司共享专利权管理规定》,鼓励职工将自主开展、自发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成果按照一定比例与公司进行共享,让更多优秀成果得以转化应用。
“职工和企业共享专利权,实现双向共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潘泰萍教授表示,“职工通过创新收益突破工资限制,有效增强职工发明创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创新成果在具体工作中转化应用,也带动企业运营提质增效。”
根据管理规定,职工发明创造与公司共享专利权是指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职工与公司共同作为申请人开展专利申请,相关专利经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审查并依法授权后,职工与公司共同成为专利权人并共享专利权。共享专利申请的前提是发明创造的产出非执行公司任务,非主要利用公司物质条件,且具备较好的转化应用前景。在职工提出申请后,由国网江苏电力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专利权属划分比例提出意见并进行公示后,方可签订知识产权权属合同。合同中将明确单位与职工个人享有的专利所有权比例,并对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等内容进行具体约定。
“这项管理规定是公司深入调研、了解职工需求,历时近一年时间才研究出台的。”国网江苏电力工会生产生活部部长睢彬介绍,规定出台后,职工可以和所在单位直接签订权属合同,经过技术许可后即可直接获得收益,在央国企系统开创了职工创新收益的新模式。
专利共享后,企业可以通过职工的发明创造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创新氛围,职工可以通过成果的转化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专利在后续的迭代升级和应用推广上获得支持,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持续深入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部署,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工作,搭建了供需对接、成果共享、孵化转化平台,大批员工主导的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国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朱洪斌、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何光华的创新成果更是先后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沈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