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北京哇咖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江苏城市联合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武洪武执导、武一鹤编剧,演员菅纫姿、鲁诺、何明翰、张可盈、念真、王丽云、徐成林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剧《依依向北风》(以下简称《依》剧),自10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以来,收视率稳居高位。

十余天的“北风”呼啸,剧情过半,多数观众已开启追剧模式,似乎已在《依》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共鸣的频率,欲罢不能。
在高热度背后,是观众的热议。
网友评价,盛雪竹、俞乐山、乔正君、曲芳菲的亮相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开场”。的确,现实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在《依》剧中融合共生,呈现出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情怀。作品传达一种纯粹的情感态度,正能量的爱情观、价值观,也让我们正确地审视那一代人的信仰与情怀,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不服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依依向北风》剧照
《依》剧是年代戏,剧情跨度超过二十年,演员要从青年演到中年,而且重头戏都是在中年及以后。越往后看,观众越会觉得导演对演员的物色用心良苦。绝大多数观众认为,人物和故事的匹配,剧情主线与支线的交融,演员用心用情地表演,都将剧作推向了艺术高峰。
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依》剧走热,是因为它撕开了时代滤镜下种种恶的伪装,摁到了直面人性善恶的启动键,同时也成为留给观众的一道人生命题。
《依》剧传达着纯粹的情感态度
《依》剧导演武洪武,代表作有《青山遮不住》《油菜花香》《二十一天》等。当初,《依》剧抛来橄榄枝,他一头扎进剧本,几天出不来。
他接下了这个活儿,沿着“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命题,拟定了“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奋斗、青春、爱情以及家庭情感故事”的主题。

《依依向北风》剧照
武洪武说:“剧中人物用激情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从青春年华到暮春之年,他们见证了历史,同时历史也造就了他们。”
很多观众认为《依》剧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复刻了那年那月的景象。
“因为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近,很多人都还有清晰的记忆,所以我们是带着一种致敬的心态去拍摄的。中国发展太快,几十年前的很多场景都找不到了,剧中多数场景我们都要重新搭建,同时对道具、服装和人物造型也提出很高要求,尽量去还原年代的真实。前期制作一定营造出代入感十分强的年代质感,后期制作也将音乐叙事功能、情绪调动功能发挥到极致,让观众能很好地被带进剧情中,跟随主人公一起嬉笑怒骂。”
南京安乐园饭店严正渝认为:现在每天收看《依》剧,除了感慨,更多的是对那段青春的念想。

导演武洪武(左)做客央视《剧说很好看》
从创作角度讲,武导认为他们穷尽了一切方法。
故事叙述采用独特的阐述视角,即个体、家庭在大时代变迁中的独特人生经历。个体化叙事视点的运用,成功地对年代剧宏大叙事进行消解,更加关注个体命运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体书写,更加关注个体命运和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加具有生活化气息。
比如开局三场大戏:盛雪竹举报,反被诬陷;乔正君被抓,曲芳菲怀孕;乔正君居心叵测,孩子被送走。主线与支线交替,矛盾冲突不断,一下抓住了观众的视线。
《依》剧主演如何用心用情
《依》剧高度还原历史面貌,拖住了观众的脚步。大到一堵墙,小到一张票据,剧组都会根据导演要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就如主人公用的搪瓷缸,沈阳老厂1976年出厂的,淘到它也大费周折。
绝不用“一眼假”的道具糊弄观众,体现了主创真诚的一面。
从道具用心到演员用心,《依》剧的故事很多。女主菅纫姿为了练手风琴,左手虎口都磨出了厚茧;男主鲁诺要演好伐木工,不仅增重狂吃15斤肉,还硬生生把裤子锯成了“开裆裤”;至于零下30摄氏度拍戏,睫毛结霜是瞬间的事……这些“片花”是创作艰辛的写照。

菅纫姿饰演盛雪竹
饰演盛雪竹的菅纫姿说:“《依》剧看到后面的情节,就会理解前面的铺垫,包括年龄的争议都会迎刃而解,我在拍摄过程中随着雪竹一起成长。我很喜欢一句话,‘或许人世间,无法说出的话,比能说出来的话,多得多’。可能一部好剧或一个成功的角色,就能带给大家这样的情感窗口。
“很多时候,我们演戏喜欢用情感借代,投入许多真实情绪,其实很怕有一天变成情感借贷,填补不了真心付出后的空缺。所以每演完一次大情绪的戏,都会尽可能及时自我调整,找到出口释放那段起伏的心路历程。《依》剧里有诸多大喜大悲的戏,常常会情不自禁沉浸其中。所以我很感谢雪竹,她把我变得坚强和勇敢,从一个敏感内向的女生蝶变为积极乐观的女性。”

剧中盛雪竹与俞乐山(鲁诺饰)
俞乐山的饰演者鲁诺说:“我在《依》剧中琢磨着想把角色演活,就去实实在在地演个人,演个有血有肉有感情会呼吸的人。”
他认为,俞乐山就是那个时代为理想而奋斗、为情感而伤神的一个人,那个时代存在过,今天也还存在着。

鲁诺饰演俞乐山
“我觉得《依》剧是在尽可能地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儿做一个还原,尤其是细节处的打磨,无论是美术、道具、服装、造型,还是我们演员,塑造角色都会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到事无巨细。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我们每一位主创的真诚和用心。”鲁诺说。
《依》剧中“渣男”演到了极致
《依》剧中的乔正君,偏偏不是正人君子。何明翰饰演这个人物,居然在现实中背负骂名,可见他塑造的这个人物何等入木三分。
何明翰与笔者交流,一开始就爆料:这些天很多人在他的抖音视频号留言,痛骂他是一个“渣男”,演的这个人物太坏了。甚至恨到想痛打他一顿才能解气!

何明翰(左)饰演乔正君
“说明我演得还算成功吧!”电话另一端,传来他轻微的笑声。
他说:“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次扮演的乔正君是一个既渣又懦弱的人物。这个人物是非常复杂的,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而是被内心的欲望和那个时代的风气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他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恰恰内心并不完美,这和他的父亲母亲也有极大的关系。
“从表演角度上,我是第一次演这样的人,招来了骂名。我既生气又开心。为什么开心?因为我把这种说坏又不坏,说不坏又很懦弱,又很伪善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演出了层次,这方面我是下了功夫的。很多影视作品,塑造传统意义上的坏人,都在表面,那张脸、那一步三摇的姿态,就差在脸上写上‘我是坏人’了。但乔正君不是,他是内心极有欲望,又特别善于掩饰的人。

铁政饰演王潇
“乔正君从文质彬彬的青年到贪婪虚伪的小人,这个人物的变化是逐渐形成的,人生路走偏了。但到最后,他又想着往回走,他觉得很愧对自己的女儿,又想从女儿那儿得到救赎。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可以视为一个唾弃的标本。”
饰演曲芳菲的张可盈说:“我刚一看到《依》剧剧本时,第一反应是人物的选择我不是很理解。但深入剧本核心后,去体会那个年代下的人,就渐渐对那些选择和做法感同身受了。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爱和情感都是纯粹且质朴的,就像曲芳菲,爱上了乔正君便认定了一辈子都是他的人,一切为他活着。同样,在那个年代有很多需要顾忌的,所以也是种种原因下,各自会有一些‘不得已’的选择。”

《依依向北风》剧照
张可盈讲,央视播出《依》剧,她也在追。“我觉得无论什么年代,情感是共通的,剧中多条情节线上的真挚情感,也是很打动我的。”
饰演张雅丹的念真说:“为了更加靠近那个时代,找到人物感觉,我向长辈请教,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念真饰演张雅丹
在塑造人物上,她给“张雅丹”这个角色的关键词是:聪明勇敢,敢爱敢恨! 生活中,虽然有些遗憾和错误是挽回不了的,就像雅丹的经历一样。但是不论生活给你什么样的磨难,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面对它,同时和雅丹一样,依然要拥有重新再出发的勇气。
《依》剧是留给观众的一道命题
《依》剧重要的故事情节之一是还原1977,讲述高考与时代命运交织的震撼过往。
彼时,高考不仅决定了中国无数学子的人生命运,也为一个时代的转型按下了快进键。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千万个家庭无法回避的转折点。
“《依》剧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每晚准点观剧的文艺评论家张澜涛如是说。他认为,作为一部年代大戏,《依》剧像一部放大镜,让人看清了命运与历史的交汇点。

剧中人物乔正君与刘天瑶(张雅茹饰)
有观众认为,剧中盛必捷的虚伪与乔正君相比,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利己主义形态。乔正君的虚伪容易识别,他周旋在盛雪竹和曲芳菲两姐妹之间,让曲芳菲未婚先孕却拒绝认亲。出狱后更对亲生骨肉不闻不问,好比釜底抽薪,企图永绝后患,并转而攀附干部子女刘天瑶。当曲芳菲的日记本被公开时,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彻底暴露。而盛必捷的虚伪更为隐蔽,也更为彻底,最终众叛亲离。
回到现实中来,《依》剧中的这类人物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从这个角度看,《依》剧对重塑当代人的价值观极具现实意义。

《依依向北风》开工全家福
首先,《依》剧是时代精神的当代映照。剧集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坚守初心的力量,剧中“为鸡蛋斤斤计较”“为纸盒举报贪腐”等细节,以质朴的叙事解构了“苦难美学”,传递了“生活值得被认真对待”的创作态度;
其次,是现实主义美学的回归。剧集构建了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真实性的时代图景,“泥土味”叙事引发观众对当下影视创作脱离现实的反思;
再就是代际对话的情感桥梁。剧集实现集体记忆的传承,品德导向的多元呈现。撰文/梁平 (图片由剧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