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扬州本土制造的海信冰箱的标准集装箱货运班列从江都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驶出,途径苏州,向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一路飞驰。这趟班列的正式首发,标志着扬州及周边地区出口欧(亚)国家打开了国际物流“快车道”,为区域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提供了新支点、注入了新动力。

  当日的扬州市中欧接续班列开通现场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宣布开通;江苏省交通厅厅长吴永宏、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向东分别致辞;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卯介绍了江苏省中欧班列开通运营情况。

  现代化物流主通道加速成型

  此次接续班列的正式首发,是省市持续优化通道布局、拓展开行线路、服务国家战略的最新成果,也是全省统筹中欧(亚)班列发展扩面提效的崭新实践。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充分发挥其“公铁水空”一体联运的独特枢纽优势,积极融入省市综合交通大格局,一个以铁路物流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其中,总投资6.82亿元、占地553亩的江都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是该体系的核心引擎。

  据悉,作为《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中的重点专支线工程,江都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自2024年10月30日开通运营以来,便锚定了建设“苏中地区规模最大、效率最快、能力最强的现代化铁路物流主通道”这一目标奋力前行。目前已成功开通至上海、宁波等多条长三角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展现出强大的运营能力与发展潜力。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实现到发19382 TEU,商品车到发4749台,枢纽能级日益凸显。

  服务国家大局与区域发展的关键落子

  扬州中欧接续班列的首发,不仅是单纯的物流通道拓展,更是扬州市积极践行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

  仪式上,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表示,江都将紧紧抓住此次中欧接续班列开通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对接国家战略,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未来,全区将不遗余力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各项服务保障、建强枢纽平台功能,重点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即海铁联运中心、商品车转运中心、中欧班列运营中心、内贸物流中心以及运贸融合中心。通过统筹推动“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提质增效,江都立志全力推动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货物到发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目标在2027年突破100万吨,并在“十五五”期末冲击200万吨大关,为全省双向开放枢纽建设作出更大、更实的贡献。

  “黄金列车”驱动产业与贸易深度融合

  这支翻山越海的“钢铁驼队”,也被各界寄予厚望,视作一趟满载区域发展机遇的“黄金列车”。它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市场与未来。

  江都铁路专用线(物流基地)负责人刘冬宁表示,基地将以此次首发为起点,着力推动物流信息的高效共享与各通道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拓展和加密国际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增加通往中亚、欧洲等方向的班列线路。同时,基地将持续探索“班列+贸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借助稳定的国际班列,有效增加扬州与东盟、中亚、俄罗斯、欧洲等区域的贸易往来通道。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扬州及周边地区提供一条快速、稳定、高效的出口通道,”刘冬宁介绍,“更是要深度融入并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强化集疏运体系,打造运贸融合中心。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和带动制造业、现代物流业、贸易业等相关产业在周边集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物流引路、贸易生根、产业繁荣’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此次扬州至欧亚国际货运铁路“大动脉”的打通,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城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具战略意义的一步。这支从江都始发的“钢铁驼队”,正承载着扬州融入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新期望,驰骋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