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匠心,动力新发。10月22日,国轩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项目在六合经济开发区奠基。在“牵手”六合经开区十周年之际,动力电池“龙头”国轩高科总投资40亿元,在园区建设年产20GWh新型锂电池产线,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为六合新能源产业增添强劲“动能”。

这一项目的签约落地,是国轩系10年来持续“加仓”六合,“葡萄串效应”不断释放的一个表征。“十年一剑”,国轩高科在六合从“磨剑”到“亮剑”,一路高歌奋进。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此时,计划扩大商业版图的国轩四处为项目找“婆家”,亲商爱商的六合多方寻找优质项目,双方一拍即合。如今,站在位于六合经开区虎跃路的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国轩高科南京基地相关负责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来时的情景——一座厂房闲置多时,周边芦苇苍苍、一片荒芜。春风育生机,2015年2月,总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落子”六合经开区。时隔两个月,项目一期开工,当年7月试产、11月产品下线,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壮举。
乘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东风”,该项目一期、二期在六合经开区这片沃土上相继开花结果,持续“绽芳华”。2017年,总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三期成功“上马”。项目推进过程中,六合及开发区的贴心服务让企业倍感温暖,“水电气优先保障,能耗、环评等手续办理由园区全程代办;发展需要人才,区里积极向外争取资源……让我们心无旁骛抓生产。”上述负责人说。
政府服务有“温度”,国轩投资加力度。2021年,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四期项目)“落户”六合经开区。这是国轩高科与德国大众开展深度合作后的首个投资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20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从当年10月8日打下第一根桩,到次年5月28日首条产线正式投产运营,仅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创下项目建设的“六合速度”。
这背后是一场政企间的“双向奔赴”。时间流逝,但六合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对陪伴项目“成长”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驻企联络员小分队主动赶赴项目建设现场“报到”,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项目投产缺乏产业工人,园区在线上线下发布招聘信息,帮企业“招兵买马”;外地工人逐渐增多,园区想方设法协调出20套安置房,提供给职工使用……“从项目开工奠基到正式投产,每一天都印记着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每一天都凝聚着六合区委、区政府的真心、真情服务。”在该项目投产活动现场,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如是说。
做国轩高科最坚定的“同行者”,六合全力支持国轩高科在经开区扩大生产、创新发展。随着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产线全部建成并投产,国轩高科六合基地从产能不足1GWh的小厂区“成长”为产能达28GWh的大基地。与产能同步提升的,还有“智造力”——国轩在国内的首个数字化工厂投用,上线了AI数据监控和追溯系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一倍,成本降低10%。去年,进入江苏省制造业百强榜。

还有“产品力”——超导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使得电池导电性能更好、充电也更快;能量密度、电池容量大幅度提高,续航、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了更好表现,主要客户涵盖华为、吉利、零跑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
还有“创新力”——南京国轩电池研究院正式挂牌,研究院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亿元,建成产学研中心、检测实验中心以及试制中心,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创新发展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重点在高锂离子能量动力电池、高比能锂离子固态电池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荣获“江苏省高能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检测中心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
产能跃升,产值冲关。2023年,国轩高科六合基地产值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这也是六合第一家突破百亿产值的制造业企业。2024年产值更是突破150亿元。
“龙头”起舞,聚势成链。围绕全球化、创新化、产业化等领域探索差异化深度合作,六合与国轩围绕新能源产业建立了“制造—总部—研发”的深度合作关系。国轩高科南京基地从最初的一个厂房,到加码投资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再到总投资40亿元的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奠基,昔日一片“芦苇地”实现了向一个现代化“产业园”的华丽蝶变,南京基地将成为产能达50GWh、国轩高科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跟随国轩高科的脚步,南京盛世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六合龙袍新城建设国轩全球供应链配套总部基地项目,努力形成年产150GWh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的能力。去年,盛世精密实现产值18.2亿元,眼下,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套套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正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除配套国轩高科六合基地之外,还出口摩洛哥、越南以及欧洲等地。
项目建设步履不停,新能源产业“强筋壮骨”。如今,在六合,以国轩为龙头,安斯泰莫、苏美达机电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加速集聚,“材料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充换电设备制造—零部件制造”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助力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快跑”。
向“新”而行,六合产业地标正崛起。如何推动集群集聚发展,让产业更“来电”?六合经开区将秉承“将心比心、说话算话”理念,以最大的合作诚意、最优的发展环境、最实的工作举措,围绕新能源“第一产业核”,聚焦“做强国轩系+拓宽上下游”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规模迈上600亿元台阶,为六合加快实现“两个千亿”奋斗目标扛起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担当。(陆经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