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全国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徐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中煤建设集团联合山东黄金集团、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等15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超深竖井建造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启深地空间开发新篇章。

  技术联合体成立,集结深地攻关“国家队”

  为系统推进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体系化发展,本次研讨会期间,15家行业领军单位联合成立“超深竖井建造技术创新联合体”,涵盖央企、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联合体将聚焦深部围岩控制、高效破岩掘进、智能建造装备、灾害监测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统筹资源、协同攻关,推动形成面向3000米以深的多场景、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深地资源开发、能源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深井建设技术进行了辅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作了题为《能源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能源安全领域和新时代地下矿山的技术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陈湘生作了题为《超深井建设技术与展望》的报告,对当前超深井建设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远景展望,以期促进相关技术装备提升,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及其他深地战略布局提供支撑和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葛世荣作了题为《深地矿产开发提升运输关键技术》的报告,介绍了深竖井建设中各类提升运输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交流了超深竖井提升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资源驱动到技术驱动,打造深地空间“中国方案”

  深井建设不是简单的“挖得深”,而是“挖得安全、挖得高效”。深井建设是一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技术革命,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企业敢投入、高校愿深耕、院所能转化”的良性创新生态。

  “超深竖井不仅是资源开发的通道,更是深地空间利用的战略支点。”中煤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世志表示,超深竖井技术的突破,将牵引智能凿井装备、深部地灾防控、绿色施工工艺等上下游技术集群创新,推动矿山行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是落实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徐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国家深地战略布局,立足综合优势,核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汇聚中煤建设集团等深地领域优势资源,建设了苏北地区唯一的省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实验室已与中煤建设集团围绕超深竖井建造等方面开展多项合作,正在加快形成超深立井建设、深地空间探测开发等相关领域的深地技术和产业优势,为徐州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向更深处进军,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地下长城”

  徐州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开展深地研究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开展深地研究的区域,聚焦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深地空间综合利用等特色领域,持续推动“深地科学—装备制造—空间利用”全链条发展,构建了涵盖超深竖井建造的良好产业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煤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元表示,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建井”“绿色建井”,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深井建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国家资源安全、能源保障和深地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支撑。(刘磊 唐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