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本土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枢纽,发布需求清单、城市创新场景
多维赋能,宜兴低空产业“加速起飞”
近日,宜兴举行航空(低空)产业发展合作对接活动。在亮出一批产业发展新成果的同时,宜兴以本土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枢纽,精准发布产业升级需求与城市场景应用清单,正式打响“宜兴低空”城市品牌。通过政府、基金、高校等多维赋能,加速低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度整合,构建要素集聚、创新联动、应用领先的产业生态,推动低空产业从“蓄势待发”迈向“加速起飞”新征程。
全链布局,构建生态闭环
“上游‘强根基’,中游‘立支柱’,下游‘拓场景’,宜兴已形成低空产业全链发展生态。”宜兴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兴已集聚41家泛低空企业,今年1至7月规上产值近60亿元。
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宜兴企业已形成“技术突破+龙头领跑”的硬核竞争力。航空材料与关键零部件领域,天鸟高新是国产大飞机C919碳刹车预制件的唯一供应商,也是行业“隐形冠军”,华恒高性能纤维织造的碳纤维布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在整机研发与核心装备领域,道尼尔海翼拥有江苏省唯一整机生产线,天睿达防务的低空探测雷达曾保障“九三”阅兵安全,是国内民用低空雷达市场的头部企业。从文旅到应急、从物流到政务,宜兴已落地20余种“低空+”应用场景,低空价值加速释放。
依托优质空域资源与深厚产业积淀,宜兴正成为低空产业项目的 “引力场”。此次合作对接活动中,宜兴聚焦产业链补链强链,集中发布9个重点合作项目成果,覆盖eVTOL整机研发制造、航空复材、智慧场景应用等核心领域。天翎科航空科技eVTOL整机制造项目将在宜兴设立整机生产基地;国内反无领域头部企业历正科技在宜投资低空无人机防控项目,计划建设低空无人机防控研发中心及产线,生产20余款无人机反制产品;匈牙利航空复材电动直升机项目计划在宜建设碳纤维机身零部件生产、组装产线及研发销售中心。“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重点引进整机制造、零部件研发生产等企业,持续完善低空产业生态版图。”丁蜀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需求导向,壮大产业主体
近期,在宜兴丁蜀镇政府的牵线下,常州工学院航空与飞行学院的近百名学生入驻丁蜀机场开展实训实操。依托机场资源,无锡飞行嘉通用航空将为学生定制实习培训课程,推动产教融合。此次对接活动上,无锡丁蜀机场再拓合作版图,与无锡学院、常州工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合作。如今,像这样由政府牵头、促成资源高效匹配的模式,已成为宜兴培育低空产业主体、完善产业生态的常态化路径。
以“需求清单”为核心纽带、共探产业机遇,是此次对接活动的关键主线。天朗防务、中超航宇、天鸟高新等10家本土企业集中展示核心产品,并精准释放合作需求。其中,产业链中游骨干企业亨鑫科技,聚焦绿色多频3D立体波束天线、无人机反制设备研发,可提供从低空天线、卫星通信到反无人机系统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为抢占低空新赛道搭建了重要平台,除需对接上下游无人机反制设备制造、机器人与飞行器研发企业外,更希望结合本地机场资源,联合当地运营商等单位,将企业产品应用于智能交通、城区湖泊山林巡检等场景。
将产业发展与城市需求深度绑定,宜兴正推动低空技术从“技术研发”走向“实战应用”。立足城市发展战略,宜兴围绕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大气污染检测等领域,发布近20项低空经济创新场景需求清单,以场景赋能激活产业创新活力。例如,结合宜兴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及无锡丁蜀机场通航条件,开展市域内和城际间高附加值物资空中物流运输服务;在紧急救援中为医疗行业提供医疗急救服务,送血液、疫苗、急救药品等时效敏感物资等,通过场景赋能,助力产业创新。
多维赋能,激活创新动能
一纸蓝图,勾勒产业发展新图景。借助活动,宜兴发布低空航路航线分级规划图和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图,覆盖景区、物流园、美丽乡村、重要交通枢纽等关键节点,并打通宜兴至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低空通道,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空间想象”。
截至目前,丁蜀机场已集聚航司14家、航空器24架,而机场空域范围已扩展至320平方公里、高度1200米,打通整个宜兴及太湖西部,形成辐射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的“低空走廊”。目前正在推进的二期改扩建,将把800米跑道延长至1800米,满足90%以上公务机起降需求,未来还计划建设水上跑道,进一步提升运营能级。
在资源链接与平台搭建上,宜兴持续发力。活动现场,宜兴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无锡机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围绕低空经济布局、交通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配套、产业共建发展等主要方向开展探索。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宜兴大数据公司、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与无锡丁蜀机场、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与宜兴市国控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构建低空产业合作矩阵。“江苏省智慧低空飞行管服重点实验室太湖分中心”和“太湖之瞳低空综合测试基地(607所宜兴试验基地)”揭牌,为低空经济发展打造智慧的“交通大脑”和精准的“性能试炼场”。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宜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技术经理人代表,启动服务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汇智聚力”行动,吸引高端智力资源落地。此外,无锡邑飞科技、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江苏有线宜兴分公司等共同成立宜兴市低空经济产教联合体。(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