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流动,如何让他们从“安家”到“当家”?身份转入,如何让归属感与贡献力同步“落地”?泰州海陵区泰安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四安工作法”,推动流入党员实现从“住下来”到“融进来”、从“被服务”到“挑大梁”的系统性升级,逐步构建起一套有温度、可感知、见实效的治理新机制。

  “安家落户”:组织基础从“摸清底数”到“精准纳管”

  组织覆盖是基础,精准纳管是关键。在全面摸排、线上登记、网格走访“三管齐下”的基础上,社区持续推动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今年以来,通过主动联系、暖心沟通,未完成系统登记的党员人数从23人降至8人,管理盲区不断收窄。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积极发挥“楼栋志愿者”队伍作用,通过常态化培训,让这些“身边人”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实时感知流动信息,动态响应管理需求,真正织密了流入党员的“安家”网络。

 “安心学习”:教育模式从“建立机制”到“提质增效”

  针对流入党员“工作时间不固定、学习难集中”的现实困境,社区推动党员教育从“机制建立”迈向“体验升级”。时间安排更走心——“周末课堂”、“夜间讲堂”贴心上线,让学习不再与工作抢时间。平台互动更入心——微信群不仅是资料传输站,更是思想交流园地,党员们在这里分享感悟、碰撞观点,学习有了“互动感”,组织有了“归属感”。送学服务更暖心——对于无法参与集中学习的老党员,红色联络员不仅“送学上门”,更将关怀延伸到生活中,主动询问健康、代购物资、协助办事,实现“学习+服务”同步到家。

  “安居乐业”:关心关爱从“普惠服务”到“精准关爱”

  在营造一视同仁温暖氛围的基础上,社区推动关爱体系向“精准化、主题化”升级。围绕海陵区的“汇流入海·四季关爱”主题,系统整合资源,推出“春送岗位促就业、夏送清凉解民忧、秋送安康共团圆、冬送关怀暖人心”系列活动,让服务有节奏、有关怀、有仪式。同时,创新实施“党员点单、社区派单”模式,线上线下广泛征集需求,开设艾灸培训、太极拳、手作工坊等特色课程。公益暑托班累计服务超700人次,其中流入党员子女占比显著,真正实现了“服务围着需求转,关爱贴着人心走”。

  “安于奉献”:作用发挥从“典型示范”到“体系发力”

  社区致力于为流入党员搭建可持续、能参与、有成就的奉献平台。在原有服务队基础上,推出“网格红管家,服务邻聚力”项目,积极吸纳流入党员加入。同步设立“流入党员金点子”项目库,鼓励他们建言献策,推动“好建议”变成“实项目”。典型引领也从“个例突出”发展为“群星闪耀”——业委会主任徐晶、阅读推广人赵晓菊、退休民警赵良斌、文艺骨干邵华兰……一批有热情、有专长的流入党员共同构成了社区的榜样群体。

  从充电桩建设、公共座椅换新,到儿童游乐场改造与小区亮化,流入党员深度参与的治理项目已形成“发现—协商—解决—反馈”的完整闭环。截至目前,已有65名流入党员主动加入各类服务队,参与治理活动超100人次,真正从“服务对象”蜕变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坚力量”。

  回顾两年探索,泰安社区的流入党员工作已从初期的“建机制、摸底数”升级为如今的“塑品牌、求实效”。“四安工作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安家”是基础,“安心”是纽带,“安居”是保障,“安于奉献”是最终的价值体现。

  泰安社区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新路径,让每一位党员,无论来自何方,都能在这里安心安居、发光发热!(高靖 王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