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月有招聘 服务送到家

  海门升级292个就业服务站

  16日上午8点,海门农商银行悦来支行门前渐渐热闹起来,10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摆开展位,求职者络绎不绝。这里是悦来镇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每月16日开展招聘。“我们负责登记求职信息,匹配岗位需求,与企业人事直接对接。”悦来镇劳动保障所负责人汤东东介绍。

  从区镇大型招聘会到村社基层服务站,从高校毕业生到返乡农民工,近年来,海门区持续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致力于把更多就业机会和政策红利精准推送到有需要的求职者手中。“过去在基层,老百姓获取就业指导、政策帮扶和岗位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很多招聘资讯无法第一时间传达给群众。”区人社局就业处主任黄裕鹤坦言。为破解这一服务瓶颈,海门区在原有292个村社人力资源服务站的基础上,制定了每个区镇至少建立一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工作目标,全面升级服务功能,新增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多项内容。

  据悉,这些服务站明确将五类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档立卡户、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依托省一体化信息平台,服务站对就业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再通过“铁脚板”式上门走访,实现需求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在悦来镇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陈彦羽正在联系一个本地毕业生,为他推荐匹配的岗位,她告诉记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个人需求、专业背景、意向地点和薪酬期望等因素,持续跟踪适合的岗位信息,定期推送,并做好回访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通过村社渠道共收集到40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截至目前,已有300多人实现参保就业。

  “招聘本地员工,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总办主任陈冬梅深切体会到“家门口就业服务”带来的便利。去年,该公司投资1亿多元新增生产线,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区人社局和镇就业服务站了解企业情况后,迅速为其匹配合适的求职者。刚毕业的悦来籍大学生汤健帅正是在这一机制下入职了金呢公司,目前已工作满8个月。“月薪5000元,工作环境整洁,同事关系融洽,整体氛围非常好。”汤健帅满意地说。

  下阶段,海门区将进一步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规划与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持续优化已建站点的功能与服务效能,从而更高效、更精准地服务全区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黄天玲 钱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