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村民周秀英打开电视、按动开关,熟练地在有线电视“三务公开”栏目中查看村委会上个月的各项收支,“在家就能查看,连差旅票据这样的细节都清清楚楚,村务‘阳光’、办事透明,大家心里就踏实了”。今年以来,江阴市纪委监委直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失范等积弊,“查、管、用、督”全链条精准发力,守牢乡村振兴“钱袋子”。

  村里有多少资产、由谁管理?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守好“家底”的前提是摸清“家底”。江阴采用“村级自查、镇街复查、部门核查、纪委督查”四步清查机制,排查四大类5400余个主体、八大类7000余个问题,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存量、结构分布、运行效益。截至目前,已清查出农村集体资产320亿元。

  “家底”清了,管好用活更为关键。江阴不仅编制农村“三资”监管“五方责任”清单,健全年度资产清查等长效机制,还全面优化升级农村“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功能,研发6方面22个大数据监测模型,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全过程公开、全要素存证、全周期管理、全方位监督”。璜土村党委书记钱俊贤说:“村里大小事村民都知道,不仅保障了大家的知情权、监督权,还增强了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

  既要把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更要盘活“沉睡”资产让钱“生”钱。初秋时节,来到江阴市祝塘镇石堰村,村咖内咖啡香与书香交融,绿地上画展与音乐会点亮乡村生活。昔日无人问津的10余亩低效用地通过“喜堰游礼”路线,串联起蔬圃、村咖、表情包公园、田园鸡煲、户外婚礼营地等复合多元业态,每年可稳定增收15万余元。江阴围绕闲置低效资产加强分类研究,鼓励基层落实“一资产一方案”,推动闲置低效资产向优质项目、高效产能转化,截至目前已盘活闲置资产资源41处、盘活集体土地1084亩、各类房屋3.7万平方米,预计年收入增加超2000万元。

  江阴还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痛点、难点问题,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专项清理整治、村级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专项整治等试点。江阴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试点探新路,就是要通过剖析问题、查漏找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下一步将持续做实主责监督、做深专责监督、做强联动监督,把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在正风反腐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