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扫码知“身世”,市管绿地率先实现“智慧管养”
23万余棵树首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哪棵树出现了病虫害?天气异常如何给城市绿化高效浇水?问题工单几天处理完成?处理成效如何?”昨从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如今市管绿地的23万余株树木率先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手机简单扫码,每棵树的“身世”与养护情况一目了然,发现问题随手拍照上报,工单平均5分钟即可流转处置,这标志着无锡园林绿化管养正式迈入数字化、精细化的“智慧管养”时代。
昨天上午,高浪东路的边侧绿地中,在无锡数字园林系统的指引下,养护管理负责人迅速定位到已出现病虫害、杂草的树木,通过扫描树木的“数字身份证”,了解树木的生长信息及养护情况后,随即安排市政绿化工人“对症下药”进行相应处置。
“此前,面对树木动态变化的生长特性,旧有的管理模式难以做到精细应对。日常养护只能粗放地以‘整条道路’为单位,无法顾及单株树木。”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绿地养护科科长曹亮介绍,“数字身份证”的出现,让长期精准监测每棵树木生长的动态变化成为可能。
更重要的是,该系统还首次把养护管理的“单元”细化至500米区间。“相当于每隔一个红绿灯,就是一个‘包干区’,这在以前完全做不到。”曹亮解释道,原先绿化管养依赖纸质台账或工作群,响应慢、监管难。如今,精细化的区间管理能实时监测每个微小单元的树木养护及生长情况。
采访中了解到,“数字身份证”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管养效率,更在于为城市构建一道“有记忆、能应变”的绿色生命线。市市政和园林局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数字身份证”汇聚的百万条数据基础上,持续推行“康乔美树”方案,因地制宜完善不同道路和树种的养护措施,让城市树木以更茁壮健康的姿态为市民带来更优美的绿荫景观。(姚程玉 李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