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展示活动为何两次选择我市?

  从强身到强心 无锡这样作答

  10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天一中学化身体育教学实践场,来自全国各地教师带来涵盖传统武术、球类战术、体能训练、健康科普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的百余节精品课,全面展现当前国内体育教学改革成果。

  两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无锡第二次成为东道主,也是唯一一座两次承办该活动的城市。这份殊荣背后,是这座城市以体育改革先行者的姿态,在体育教育中持续深耕、创新。

  尽显体育教学新貌

  “横杆加高难度飙升,你们还敢挑战吗?”“我们愿意!”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宋鹏关于跨栏跑的展示课上,天一中学高二(21)班学生身姿矫健,成功跨栏,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真没想到,我们学生的运动能力这么好!”天一中学执行校长陆锋磊在现场难掩激动之情。

  一堂精彩的展示课,离不开师生的默契配合。课后,学生们满脸汗水却神情兴奋。一名学生感慨:“累,但很开心!我从完全不会到逐步掌握技术,感受到了全力以赴、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宋鹏不吝赞美:“短短一堂课,让我看到了无锡学子的阳光自信、文明有礼和较高的综合素养。”

  本次活动中,天一中学、敔山湾实验学校、安镇实验小学的三堂课,展现无锡体育教学的创新思路。安镇实小教师严伟执教的“少年拳套路拆招与攻防运用”,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不仅传授武术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武德精神,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当场收获“粉丝”。一位来自湖南的体育老师特地从看台上走下来,与师生合影留念:“这是我想看到的体育课,有新意又接地气!”

  103堂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无锡细致筹备。“美丽的无锡把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到了极致。”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单志权评价道。

  又一次向全国展现成果

  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教学研讨活动,为何两次垂青无锡?开幕式上无锡学子的精彩表现,或许能提供答案。

  堰桥实验小学的莲湘方阵融入踩高跷、独轮车、抖空竹等传统民俗游戏,吸引众多目光;东林中学桐华分校、花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师生展示的足球、篮球、棒球等运动,迸发出激情与活力;安镇实小学生展现出中华武术的刚健与神韵……无不生动诠释了无锡体育教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

  “我校将武术与国家课程融合已有20余年,”安镇实小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孩子走上了专业道路,更多学生则强健了体魄、提升了精气神、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抗压能力。”

  让4500余名与会人员印象深刻的,还有无锡体育教育系统化制度建设方面的优势。全市已经构建起覆盖大中小学的一体化体育育人体系,形成了“校校有特色、天天有运动、月月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生动格局。无锡中小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实现全覆盖,每年举办50多项校园体育赛事,让体育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活动、竞技比赛等多个层面。此外,在建强体育师资、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方面,无锡也交出了优异答卷。

  “无锡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耿培新表示,活动再次放在无锡举办,是希望全国教师来无锡“取经”。

  从“强身”到“强心”的升华

  体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强起来,还要让他们乐起来、成长起来。

  “体育课程要强调以体育人。” 耿培新认为,“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同时锤炼品格。”。

  越来越多体育教育创新实践正在无锡落地。前不久,江苏省“以体育人”区域创新实践暨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研讨活动在我市梁溪区召开。体操融合情景剧和一系列新兴体育项目展示,让人感受到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学会了拼搏与坚持,在团队项目中懂得了合作与担当。

  从“放羊”到“学技”,再到“育人”,不止梁溪,全市正在寻求更多体育教育创新变革路径。

  “体育课不求教得快,但求教得扎扎实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黄建强表示,无锡的体育课堂愈发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他欣喜地看到,“苏超”的举办点燃了群众的体育运动热情,无锡体育氛围好,十分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和人才培养。

  全市中小学正努力打破学科壁垒,探索跨学科融合,让体育与人文、艺术、科技深度链接,打造有活力、有趣味、有意义的课堂。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市将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创新体育育人模式,持续探索体育课程改革路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陈春贤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