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医保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多次跑、耗时长、体验差”痛点,推出四项精准举措,为基层医保服务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通州样本”。

  部门联动破壁垒,构建“一站式”闭环

  针对群众办理关联业务需跨部门往返的问题,十总镇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建立“医保·残联”协同机制,医保窗口受理照护险失能评定申请时,同步对接残联,协助未办残疾证者办理;残联受理申请评残时,主动核实申请人失能状况,引导符合条件者至医保窗口申请失能等级评定。两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台账,实时共享业务进度,实现跨窗口服务“零断点”,从根本上解决“多头跑”。

  适老服务伸触角,织密“家门口”网络

  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群体办事难,各镇街推行“上门+代办”服务,将医保窗口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十总镇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先行收取核心材料,随后联动村协理员为老人上门代收补充材料;平潮镇主动上门整理复杂报销材料并电话实时反馈报销进度;兴东街道创新“随身帮+代办站”模式,协理员携政策手册入社区宣讲,在便利店、党群服务中心设点,培训志愿者协助居民查询参保、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高频事项,真正实现“下楼能问、就近能办”。

  

  方言解读接地气,直抵群众“心坎里”

  针对老年群众“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政策”困境,先锋街道十六里墩村开设“医保方言微课堂”,将医保缴费、报销比例、电子凭证使用等政策,结合村民熟悉的医保案例录制成方言短视频,通过村微信群推送;工作人员在流动服务站驻点时定期播放视频并讲解医保新政策。方言短视频让抽象的政策变得“接地气”,有效破解老年群体“政策理解难”。

  

  线上预审提效能,破解异地“往返困”

  为解决长居异地群体“跨城跑”问题,十总镇扎实构建“线上沟通--材料预审--清单告知--一次办结” 闭环服务模式,群众通过微信、邮箱等渠道提交材料,工作人员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缺件一次性告知补正要求。线上预审模式大幅缩短异地业务办理时间,降低群众时间与交通成本,让便民服务跨越地域距离。(胡月 丁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