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余家相关企业,1500余部优质精品佳作,上线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国家级奖项“拿到手软”……爆款迭出的南京微短剧,正以又“爽”又“飒”姿态,全面闯入短剧这个千亿级赛道。

  10月20日下午,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暨产业链资源对接活动在南京星空剧场举行。南京,这座承载着3100年建城史的世界文学之都,正以数字文化产业的澎湃动能,书写新时代的江南叙事。当微短剧的创作风口邂逅秦淮河的千年文脉,一场关于“好故事”的产业变革正在南京悄然发生。

  摸家底:千亿产业中的南京力量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其庞大的市场基础,已成为网络视听领域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面对这一蓬勃兴起的产业浪潮,南京企业频繁“亮剑”。

  目前,南京已集聚260余家微短剧及相关企业,2022-2024年间累计出品微短剧1500余部,营收达40亿元。全市微短剧产业初步形成了上游IP孵化、中游影视制作、下游精准分发的全链条布局,涌现出花笙书城、百川文化、北斗智影等一批“链主企业”。

  百川科技打造的两款短剧APP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超20万,海外市场盈利持续增长;北斗智影AI创作者中心汇聚6000名创作者,以模式创新降低出海门槛,实现规模化收益;炫佳科技《流浪月球:最后的种子》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技术创新与市场口碑双丰收。

  看优势:“六边形战士”各种“能打”

  南京微短剧产业的勃兴,得益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人才资源、产业生态、数字技术、创新实力与政策红利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这让南京在微短剧领域成为一个实打实的“六边形战士”。

  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千年文脉绵延。这座承载着3100年建城史的世界文学之都,因数字技术的革新,正日益显现其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南京产业生态完善,数字底座坚实。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更是为短剧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和广阔的流量分发平台。

  南京人才资源丰富,创新源泉涌动。54所高校为影视制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量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编剧、导演、表演、后期等专业人才。

  南京政策精准滴灌,多方持续加码。近年来,南京围绕着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出台政策、设立基金、举办大赛等手段,为创作者和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拼服务:打造全产业链服务闭环

  活动现场,系统展示了全市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构建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如秦淮区依托江苏网络文学谷打造“秦淮有戏”微短剧中心,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浦口区积极搭建共享平台,针对产业痛点成立“南京网络微短剧综合服务中心”,从剧本创作、拍摄场地、宣发推广、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江北新区将打造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建成逾3000平方米实景棚,整合近30个高频拍摄场景及100多个外景拍摄场地,实现“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全流程本地化,真正实现“带剧本来,带成片走”等。

  而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的成立,更是为南京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了解,该联盟是由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花笙书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花生短剧)、江苏网络文学谷、南京天影宁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起成立,首批会员近百家。

  南京微短剧服务小程序“南京‘剧’好”也在活动现场首发。据悉,该小程序旨在打造覆盖影视制作全流程的服务生态,让影视创作从0到1的每一步都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联盟将进一步整合全市产业配套资源,联动产业载体实现‘48小时场景响应’服务,推动南京微短剧产业形成‘全链条赋能、全要素保障’的生态体系。”该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周正说。

  发新剧:百部佳作点亮荧屏

  今年以来,南京微短剧作品屡创佳绩。由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上线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短剧。《神兽河行纪》《世界因你共温凉》《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流量风云》等多部短剧入选国家“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美食来敲门》创新“微短剧+文旅”模式,播放量突破2500万;首部基层司法题材短剧《司法所里的故事》获得广电总局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扶持。

  活动现场还重磅发布了“2025年南京微短剧片单”,近百部微短剧作品,涵盖了都市情感、女性成长、家庭情景、古风权谋等多个领域,一大批新剧即将到来。

  由头条视听(江苏)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以“苏超”为主题的《苏超球王》国庆节期间全网上线,收获近2000万热度,其第二部短剧《将军好球》正在加紧摄制,即将上线。

  由千宸嘉澜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重生之回到80做厂花》等微短剧作品即将上线,同步启动百部精品短剧计划,仅11月,就有《向阳一路花开》《南城旧事》《衣锦绣华年》等十部作品即将开拍。

  由南京电影协会首次承接国家级科普短剧项目“云端筑路者”10月16日正式在南京开机。这是全国唯一家市级平台参与并承接中国科协发起的微短剧项目,是依托东南大学飞行汽车研究团队为原型的科普类短剧。该项目联合江苏省科普中心、东南大学近15名教授专家共同参与。

  找方向:行业大咖把脉发展趋势

  活动现场,在行业交流和趋势环节,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版权工委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夏烈,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南师大教授、博导李玮,魔方集团AI漫剧负责人刘龙,DataEye(剧查查)副总裁林启文等嘉宾,从政策导向、行业生态、数据支撑、技术应用、文学赋能等维度,聚焦微短剧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为南京微短剧产业找准发展方向、突破创新瓶颈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专业参考。

  活动结束后,还举办了微短剧产业专场资源对接会。微短剧企业就项目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支持、业务方向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构建产业协作新生态。(市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