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城市管理局发布了建筑垃圾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成绩单”:暂扣涉嫌违法的车辆5辆,查处车辆车轮带泥、车厢未密闭等违法行为85起,这也是宜兴进一步健全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治理体系取得的最新成效。

  据了解,建筑垃圾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由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采取随机设置检查点的方式,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常态化、不定时突击检查,严查无证运输、密闭不严、超载超速、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市公安、城管、交通运输部门累计派出执法人员1026名,出动车辆305辆,联合设置检查点194个,共检查车辆399辆,暂扣涉嫌违法的车辆5辆,查处车辆车轮带泥、车厢未密闭等违法行为85起。

  “在查处建筑垃圾违法案件时,我们坚持全链条溯源问责,坚决深挖源头,彻查违规运输,严追非法处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持续深化区域执法协作,依托“长三角区域城市管理执法协作平台”,严厉打击跨区域建筑垃圾非法转移处置行为。截至目前,我市已查处跨区域案件9起,查扣涉案车辆及船舶22台,向省外移送案件7起、省内移送2起。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持续完善“源头管控、过程严管、末端执法”的建筑垃圾治理模式,通过强化服务引导、创新智慧监管、开展联合执法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管理、从分散操作到闭环监管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资源化利用水平和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强化服务引导方面,以省市重点工程为抓手,建立项目负责人对接机制,精准明确现场堆放及运输要求,强化现场协调与动态跟踪,及时提供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建议,实现问题高效闭环处理。聚焦工地建筑垃圾处置备案与核准许可流程,开展靶向指导,通过覆盖建设、施工、装修单位及基层执法中队的8场专项培训,持续完善建筑垃圾处理备案体系。

  大力推动“城区与乡镇全域覆盖、在建工地应备尽备”建筑垃圾处理备案工作,目前新增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236个,源头管理的精细度与行业规范程度实现同步提升。创新智慧监管方面,市城市管理局逐步完善装修垃圾收集体系,已完成城区金科氿璋、翡翠天元等48个小区的建筑垃圾收集点统一编号工作,建立电子化点位底册,全面落实“统一编号、规范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改善投放环境、便利市民使用,提升监管效能。8月起,我市全面推行建筑垃圾电子联单制度,实现从出土、运输到消纳的全环节电子化追踪,目前,全市已有4家在建工地率先接入平台,累计完成联单近9000条,有效遏制了私拉乱倒和沿途遗撒,构建起全程闭环、无缝监管的管理体系。

  此外,市城市管理局还会同相关部门对各板块的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公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终端开展“安全体检”与实地督导,重点对安全生产、环保措施、合规运营以及硬件设施配备、台账记录管理等环节进行深入排查,并就发现的短板与问题即时指导纠正,确保建筑垃圾中转处置全过程安全、规范、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