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碧波荡漾,串联古今,沟通世界。10月16日,以“运河·文化·旅游”为主题的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被誉为“世界运河之都”的扬州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运河城市代表、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界精英共聚一堂,以运河之名,共溯历史脉络,共商发展路径,共绘美好未来。

 高规格平台:凝聚全球共识,共商运河发展大计

  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在扬州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本次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国内唯一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它已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推动全球运河城市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论坛坚持“一届一主题、一届一特色”,持续聚焦全球运河城市共同关切的议题,为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遗产、促进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江苏省副省长陈忠伟在致辞中指出,古往今来,运河是推动经贸繁荣、城市崛起,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关键纽带,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财富。他强调,中国大运河以其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而闻名于世,至今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作为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和遗产点最密集的省份,始终视大运河为历史之河、发展之河、生态之河、开放之河。

  “江苏坚持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治理、水运航道建设等重点任务,让古老的大运河在江苏焕发出新的生机。”陈忠伟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交流分享的有效做法和成功案例必将为深度挖掘大运河这座文旅富矿提供宝贵经验和实践指导。

  面向未来,陈忠伟提出了江苏推动运河发展的“四维画卷”:以运河为卷,系统研究阐释其承载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时代内涵,续写文化华章;以运河为轴,统筹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低碳转型,打造江苏“美丽中轴”;以运河为脉,在保护前提下壮大富民产业,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以运河为媒,深化国际对话,使运河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亲的“世界语言”。

  扬州实践:原点城市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探索

  作为论坛的东道主和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在运河保护、传承与利用方面的实践,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分享了扬州推动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扬州经验”与深刻体悟。

  王进健指出,扬州始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立足丰厚运河文化遗存,致力打造具有人文经济学属性的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案例。运河文旅因发展而活力涌动,因融合而历久弥新,因生态而和谐永续,因开放而互惠共赢。

  近年来,扬州坚持以运河为桥梁,加快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朝着经济总量与工业实力同步提升的“双万亿”目标迈进,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共兴、交相辉映;坚持以运河为窗口,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推动运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世界运河之都”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日益彰显;坚持以运河为渠道,坚定扛起守护南水北调清水源头的政治责任,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两山”实践创新、沿河生态空间打造和绿色航运转型,绘就“生态宜居名城”的高颜值、高价值画卷;坚持以运河为纽带,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积极在国际场合发出“扬州倡议”和“运河声音”。王进健表示,期待通过论坛平台,与全球更多运河城市深化在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书写运河城市新的辉煌。

  成果丰硕:展现运河保护利用的中国智慧与全球行动

  论坛期间,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发布,彰显了近年来中国及全球运河城市在运河保护与文旅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就。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果展示》与《世界运河城市 Canal Walk行动》两部视频。《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果展示》通过“一只鸟的认同”“一群人的守护”“一场展的奔赴”“一首歌的传唱”四个温情篇章,生动回顾了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辉煌历程,并详细展示了申遗成功十多年来,从生态焕新、航道恢复,到遗产系统性保护、“运河+”产业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中国运河城市遵循“让古运河重生”理念的坚定步伐。

  《世界运河城市 Canal Walk行动》则聚焦于国际交流与实践,展现了以扬州为核心行动城市,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携手全球运河伙伴,共同开展的运河行走、马拉松、赛艇友谊赛、“我拍大运河”等系列品牌活动。这些活动成功将运河从静态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动态的“生活场景”,吸引中外友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了世界运河资源的共享、共创与共赢。

  为进一步凝聚全球共识,推动运河文旅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本次论坛发出了意义深远的《世界运河城市旅游发展倡议》。《倡议》呼吁全球运河城市同心同向,共护运河文脉,共促旅游繁荣,共创文明新篇,致力于让每一条运河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明动脉”,让每一座运河城市成为人类携手发展的璀璨明珠。

  智慧碰撞:多元视角下的路径探索与对策分享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主席莎朗·莱顿,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德文部专家李博瀚等8位中外嘉宾围绕“运河·文化·旅游”的核心议题,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文旅产业创新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度对话与交流。

  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在运河保护与开发中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等关键问题,为全球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思路借鉴和可行的路径对策,进一步凝聚推动运河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国际共识。

  运河,作为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伟大见证,其价值超越时空与国界。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与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携手与启航。它再次证明,以运河为媒,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文旅融合、城市繁荣,是全球运河城市的共同愿望与不懈追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条流淌千年的文明之河,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继续滋养两岸人民,联通广阔世界,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