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南京1912街区化身古今交融的“文化磁场”,一场别开生面的“不止文艺生活节”在这里启幕。这场城市文艺生活大展,不仅是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文化建设成果的精彩呈现,更是其以资本、内容为“双轮”,以场景、科技为“双翼”,撬动文旅消费市场的发展缩影。

  作为服务江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江苏文投紧扣“大运河、大剧院、大文旅、大平台”主责定位,深耕金融投资、演艺经营、文化商旅、科技创意四大主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集团营收与利润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获评“全国成长型文化企业30强”,并以全方位布局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双节”联动:全域激活消费新动能

  2025年国庆假期,江苏文投以“不止文艺生活节”为起点,联动全省城乡文旅资源,构建“城市+景区+IP”的全域文化矩阵,以一个个沉浸式体验激活假日消费,让文化活力绽放城乡角落。

  在南京1912街区,生活节打造“古今交融、科技赋能”的多元场景——舞剧《红楼梦》主演与观众共话古典美学,文创摊位前人头攒动,国风演艺秀上,演员手提花灯起舞,与观众吟诗作对,再现大明金陵盛景。

  宇树机器狗与优必选AI装置同台炫技,《黑神话:悟空》沉浸周边打破“次元壁”,XR数字体验中心游客戴上设备即可“穿越”。此外,抗战主题版画展、“金陵记忆”图片展同步开展,黑白木刻与老照片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

  从城市地标到县域景点,文化赋能持续深化。南京“总统府”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期,江苏文投在景区打造的多处文创空间集中亮相。由大运文旅参与承办的“2025南京金牛湖茉莉花国庆焰火嘉年华”成功举办,紫金文创公司携手连云港灌云伊园、潮河湾、梅园及盐城建湖淮剧小镇等景区,联合推出大型巡游互动、沉浸式剧本杀、音画诗剧等多项文旅创意活动。

  依托“苏超”IP的文创产品成为假日消费新热点。国庆假期前5天,紫金数科运营的南京南站、苏州站、徐州站及南京1912街区的4家“苏超”文创门店总销售额近30万元,南京南站店单日最高销售额超2万元,不少游客表示“文创产品既有江苏足球元素,又实用好看,很适合当伴手礼”。

  双轮驱动:资本、内容点亮文化经济

  文化活动的火热,背后离不开江苏文投资本、内容的“双轮支撑”:前者为文化遗产“输血”,破解保护与开发的资金难题;后者为文化价值“增值”,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受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

  资本“活水”滋养出的,是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江苏文投创作生产的民族舞剧《红楼梦》,海内外巡演共394场,在41个城市,50家剧院,吸引超58万人观众奔赴现场,成为国内现象级舞剧作品。不仅如此,集团通过“投制结合”模式,投资《北上》《人世间》等精品剧集及科技项目超90个,其中《人世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和“中国版权金奖”,实现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大满贯,成为展现中国百姓生活的“时代画卷”,《北上》今年热播央视一套,推出“跟着北上游运河”系列活动,助力昆山、扬州、淮安等地文旅市场。集团还充分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助力汉桑科技、飞天云动等8家文化科技企业上市,让优质内容和文化载体不仅能“传得开”,还能“走得远”。

  这背后,是江苏文投在金融投资领域的精准发力。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集团搭建起“1支一级母基金+13支二级子基金”的母子基金体系,总投资覆盖100个项目,其中47个为大运河重点项目,包括苏州山塘、淮安西游乐园、扬州广陵历史文化名城等,其中徐州《彭城风华》夜游项目首演季就吸引15万人次观看,带动周边消费增长25%;华文融资租赁公司为51个大运河项目投放38.7亿元,金融活水为文化遗产“输血”,助力其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翅膀”。

  双向赋能:场景、科技重构文旅体验

  如果说“双轮驱动”解决文旅发展的“源头动力”,那么场景与科技的“双向赋能”,则带来消费端的体验升级:通过重构空间场景、引入科技手段,让文旅消费从“单一观光”转向“深度参与”,持续延长文化经济的价值链。

  不止于景区创新,江苏文投正通过场景营造,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暮色中的南京1912街区,灯火璀璨、人流如织,江苏文投正通过IP活化、业态升级将这片5万平方米的历史街区与百年“总统府”景区串联成有机整体,重塑金陵城市会客厅的形象;扬州“一河两岸”项目正焕发新生,古运河畔,灯光点亮千年文脉,文旅融合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展现出全新活力;在连云港灌云景区,团队正以策划运营深度介入,打造文化赋能地方、重构旅游生态的破圈样本。

  音乐的力量正在全国各地回响。从常州太湖湾到新疆那拉提,从徐州马陵山到南京金牛湖,再到宿迁骆马湖、盐城海棠园,音符流淌、人群欢聚,“音乐+”模式持续释放消费活力。与此同时,大运河勇士赛的号角已吹响,数千名参赛者在运动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与紫荆文化集团共同搭建“苏港”研学新通道,围绕“一老一小”开辟“研学旅学”新赛道,让文化体验贯穿全龄生活场景。

  科技的加入,让文创产业有了“新玩法”。连续9年承办的“紫金奖”文创大赛,早已成为江苏文创圈的年度盛事——“紫金奖”数字化平台征集作品24万件、参赛者10万人,推动3.5万件佳作成功落地转化,并打通文创基金、版权保护、版权交易等相关环节。同步开发的“苏超”文创更成为“行走的江苏名片”。

  5月,由集团指导建设的江苏省数字文创资产交易平台“国文数资”在深圳文博会上线,屏幕闪烁间,江苏十三市非遗、敦煌飞天、贵州“村超”、齐鲁水浒数字文创资产陆续火热上线,构建起“IP确权创作、数字资产发行流通、文化产业消费转化”的全链条闭环,用户指尖轻点即可在线选购数字资产,原本看不见的文化资产,就变成了可流通、可触摸的“数字珍宝”。

  大运河云平台已织就一张覆盖5省11市16个平台的智慧网络。游客通过屏幕,即可畅游千年运河,平台服务效率提升40%,让文化体验“一触即达”。

  十年磨一剑,江苏文投以文化为笔、创新为墨,在江苏大地上努力书写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答卷。从非遗活化到数字转型,从剧场舞台到乡村沃土,文投正以“全域布局”激活文化资源,让千年文脉焕发时代光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