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服务添光彩,镜头捕捉真善美。”近日,一面承载着感谢与认可的锦旗,从南通寄到了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手中。这面锦旗,是南通资深球迷唐女士专门为苏超志愿者、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徐宏艺定制的,更是对苏超宜兴赛区全体志愿者的一份沉甸甸的肯定。截至目前,苏超宜兴赛区累计投入志愿者782人次,服务数万名观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赛会志愿服务“宜兴经验”。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9月27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即苏超)第十三轮的赛场——宜兴市体育中心。当天,无锡队对阵南通队。因球赛门票紧俏,没能约到同行伙伴的唐女士独自抵达赛场后,想记录下观赛瞬间,便向看台服务志愿者徐宏艺求助,希望对方帮忙拍摄几张照片。面对唐女士的求助,徐宏艺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迅速为唐女士完成了拍摄,每张照片都精准捕捉到赛场的热烈氛围,也定格下唐女士的观赛热情。
今年19岁的徐宏艺来自江苏淮安,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这场比赛,是她首次参与苏超赛事志愿服务。比赛当天,徐宏艺上午10点就赶到赛场,直到晚上10点半才结束工作,12个多小时里,始终奔忙在引导观众、解答疑问的岗位上。
“宜兴志愿者的服务真贴心!”赛后,唐女士在与赛事工作人员沟通时,反复夸赞苏超宜兴赛区志愿者的专业与热情。从赛场入口的清晰引导,到看台上的及时响应,再到细节处的耐心帮忙,志愿者们的暖心举动,让她的观赛之旅格外温暖。唐女士觉得,这份善意与担当值得被看见、被鼓励。于是,她通过在“团聚无锡”微信公众号留言,辗转联系上了赛事主办方,并定制了锦旗,只为向徐宏艺及所有苏超宜兴赛区志愿者表达谢意。“我感觉有点惊讶,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没想到唐女士会特意记挂着,还专门寄来锦旗。”提及收到锦旗的消息,徐宏艺的语气里满是意外与荣幸,“更多的是觉得开心,再辛苦都值了。”据了解,这面锦旗将于近期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系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转交至徐宏艺手中。
这面锦旗也是苏超宜兴赛区志愿者群体历经三场主场赛事锤炼、不断成长的生动体现。自宜兴承接苏超赛事以来,宜兴赛区志愿者工作已构建起“培训—实战—复盘”的闭环体系,实现了从“零经验探索”到“专业化输出”的跨越。其中,在今年5月份的首场赛事中,120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彼时体系初建,我市创新采用场馆立体模型,帮助志愿者熟记20个关键区位代码,确保志愿者能在5秒内精准应答;同时,针对突发场景开展实战演练,固化“30秒响应—3分钟处置”应急机制,最终实现了“首次办赛、服务即达标”的“零的突破”,保障观众5分钟内快速落座。
今年8月的第二场赛事正值酷暑,志愿者队伍扩容至340人,以党员干部为主力、50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协同配合。为提升服务效能,赛事组联合公安部门、票务公司开展岗前联合培训,明确各岗位权责与协作流程。在高温天气下,志愿者们圆满完成了3道检票、36个饮水点值守及看台引导等任务。
而唐女士亲历的9月27日的第三场赛事,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实现多元融合,322名志愿者分别来自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人保财险宜兴支公司等。为确保服务质量,赛事组精准施策,开展差异化培训: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线下集中培训,覆盖流线引导、设备操作、应急处置全科目;对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开展线上专项培训,重点聚焦看台服务与场外引导,并引入场馆VR全景图,助力志愿者线上沉浸式熟悉岗位;对所有操作闸机、PDA的志愿者,更是进行“一对一”过关考核。科学的培训与调度,让多元队伍实现高效协同,更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专业又暖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