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早,位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张渚镇桃溪河畔的“三五桥烧饼”“下浮桥小馄饨”“陆记汤包”等特色餐饮店内顾客盈门,与此同时,三五桥两侧、桃溪河沿街区域人头攒动,不少游客在赏景拍照。“通过综合整治,桃溪河历史文化街区不仅重现了当年水清岸美的场景,更激活了一方产业。最近,桃溪河还入选了无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张渚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孟建峰说。

  桃溪河被誉为张渚镇的母亲河,全长20.5公里,其中,张渚镇境内约7.5公里。桃溪河发源于张渚镇南部的茗岭山区,蜿蜒穿镇而过。相传最早在此定居的先民,被沿河盛放的桃花深深打动,便将此命名为“桃溪”,寄寓着美好、繁荣的愿景。它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沿河街区曾是张渚集镇区最繁华的区域,这里不仅有南宋岳飞抗击金兵的指挥所,还曾是明清时期“日进斗金”的茶码头所在地。

  紧扣度假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张渚镇把桃溪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作为打造文旅强镇和文旅新亮点的重要工程推进,实施了一系列精妙的“文化手术”和“生态修复”。近6年中,张渚镇投入2600多万元对桃溪河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3期保护工程。

  其中,在桃溪河生态化治理上,采取控源截污纳管、培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恢复了河道自净功能,让河水“活”了起来、清了起来;打破固板无生机的垂直河岸,对河岸进行了景观设计,在沿岸培植本土植物,营造四季变化的景观,吸引鸟类和昆虫,重建了城镇中的微型生态系统,并建设了便民河埠、亲水步道和休闲平台,让游客能够走到河边、触摸河水、畅游两岸。

  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的原则,该镇保留和修复古桥、老码头、驳岸等历史构筑物,对城隍庙、岳飞行馆、端家桥等文物保护点或控制点进行了修缮保护。例如保留张家祠堂的原貌,按照岳飞在张渚指挥抗金战斗的史实,标绘岳飞当年在张渚一带指挥抗击金兵的作战图,仿制并陈列了岳飞及岳家军使用过的兵器,张贴岳飞精神的解读宣传材料,对岳飞行馆进行了系统性修复保护;对城隍庙、三五桥、下场街、东街、华新西路、人民南路等区域功能进行了整体保护提升,对历史文化街区道路采用仿古石板进行了重新铺设,使其与历史风貌相匹配。

  治理后的桃溪河历史文化街区,成了张渚集镇区最大的特色亮点和公共客厅之一。依托优质的滨水空间,吸引了紫砂文创小店、特色小吃、网红咖啡馆、潮流买手店、精品服饰等年轻化业态入驻。同时,张渚镇组织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男欢女喜”舞蹈等特色文艺团队,每年在该镇城隍庙广场开展民俗节庆活动;组织本镇及周边镇中小学生到岳飞行馆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游活动,全力打造街区文化IP,不断增强人气,从而将桃溪河历史文化街区变成张渚镇最受欢迎的时尚消费和夜经济活力区之一,实现了老街区的“逆龄”成长。张渚镇西街社区地处桃溪河畔,这几年,社区党总支书记孔翔宇亲眼见证了历史文化街区烟火气的日益浓烈,他说:“三五桥烧饼、陆记汤包、下浮桥小馄饨,如今已成为街区一张张特色餐饮名片,每天来往的顾客不断,陆记汤包到晚上七八点钟生意依然火爆。”

  如今,放眼张渚镇全域,桃溪河再现水清岸美,昔日矿山宕口的残山剩水,也都变身为文体旅融合的新景观,窑湖小镇、隐龙谷等旅游度假综合体相继崛起,助力张渚镇加快从传统“建材重镇”向“生态旅游强镇”转型的步伐。(韩良华 高志敏 周琦)